“七贤散”出自《观聚方要补》(引《外科纂要》),该方组成为:皂角刺、皂荚子、连翘、黄连、天花粉、金银花各1两(30g),土茯苓8两(240g)。以上各药,共同研成粉末,分成七等份。每日取一份,用水60[……]
分类目录归档:中医外科
治疗溃疡不能收口的“内托生肌散”
“内托生肌散”出自清末民初的名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由生黄芪4两(120g),甘草2两(60g),生明乳香1两5钱(45g),生明没药1两5钱(45g),生杭白芍2两(60g),天花粉3两(9[……]
中医外治膏方“回生膏”
回生膏出自清代康熙年间的《集验良方》。
该方组成为:川贝母8两,猫儿眼睛草1斤,夏枯草1斤,芝麻油20斤。制法为:将药入油内浸,冬5日,夏3日,春、秋4日,放铜锅内用桑柴火先文后武,以药熬枯为度[……]
《医宗金鉴》中的“腐尽生肌散”
《医宗金鉴》中有一张名为“腐尽生肌散”的处方,该方组成为:儿茶、乳香、没药、血竭、旱三七各3钱(9g),冰片1钱(3g),麝香2分(0.6g)。用法为将该方中的各药制成粉末,撒于患处,每日二次。[……]
《千金要方》中治疗瘿瘤(甲状腺肿)的化瘤膏和生肉膏
《千金要方》中有一张名为化瘤膏的膏药方,该方组成为:矾石、川芎、当归、大黄、黄连、赤芍、白蔹、黄芩各5钱(15g),吴茱萸2钱5分(7.5g)。制法为:将以上药研为散,用鸡蛋黄调成膏,涂在细故布(今可[……]
《外科精义》中的“地黄煎丸”
元代外科名家齐德之的《外科精义》卷下中收有一张名为“地黄煎丸”的处方,该方主治恶疮毒痈,大小便结涩。该方成分为:生地黄(新者十两,洗,水浸研如泥),黄连五两,黄芩(去腐)三两,枳壳(炒,去穰)、大黄各[……]
蟾蜍外敷治疗癌肿的方法
在中医外科,蟾蜍是一个宝。外科的许多疾病,皆有赖于蟾蜍的以毒攻毒来治疗。著名的中医教育家王绵之教授在讲《方剂学》时,曾经提到他小时候在老家,小孩身上生疮,老人们就是用蟾蜍一只,宰杀洗净后煮食,夏季吃上[……]
中医外科外治方:雄矾散
以雄黄和枯矾(或明矾)为主,再加上其他药物,共同研制成散剂,外敷使用,这样的散剂一般被命名为雄矾散。
以雄矾散为名的方剂有很多,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雄黄和枯矾或明矾,雄黄是一种砷化物,化学式为A[……]
硬皮病应当按中医的阴疽论治
硬皮病是死亡率最高的结缔组织疾病之一,此病主要症状为全身性皮肤和内脏硬化,患者全身器官发生血管炎和纤维化,因皮肤有坚硬的病灶,而被称为硬皮病。此病的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女性较男性为多发,尤其以育[……]
托里消毒散可用于癌症患者溃烂不能敛口
托里消毒散出自明代外科名家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卷一,组成为:“人参、川芎、白芍、黄芪、当归、白术、茯苓、金银花各一钱,白芷、甘草、皂角针(即皂角刺)、桔梗各五分”。煎服方法为:“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治疗皮肤瘙痒的消风散和四物消风散
春季是过敏性皮肤病的高发季节,也是癌症和慢性肺病患者皮肤瘙痒的高发季节,中医治疗这类皮肤瘙痒症,有两张经验方“消风散”和“四物消风散”。“消风散”出自《外科正宗》,“四物消风散”出自《医宗金鉴》。“消[……]
赵炳南老大夫惯用的四张解毒汤
赵炳南老大夫是我国中医外科泰斗,生前曾任北京中医院皮外科主任,留下了很多经验方,其中有四张经验方以解毒汤命名,都是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有效良方。今撰此文介绍赵老遴选的这四张经验方。
解毒清热汤:蒲[……]
乳腺增生的中医辨证论治
乳腺增生是指妇女乳间质的良性增生,是常见的妇科病之一。乳腺增生多发生于25-40岁之间,绝经后亦有见者。乳腺增生的病因多与卵巢的功能失调有关。此病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质韧[……]
清代中医外科全生派名医王洪绪医学思想简介
王洪绪(1669-1749),名维德,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人。世代行医,曾祖王若谷,以疡医而闻名于世,集有《经效验方》,珍为传家之宝。王洪绪是清代著名中医外科学家,《外科证治全生集》的作者[……]
中医外治法神灯照法介绍
神灯照法是古中医外治法之一,类似于艾灸,但是灸时用的是药条。
神灯照法配方:朱砂2钱,雄黄2钱,血竭2钱,没药2钱,麝香4分,共为细末,纸卷成捻,捻成长达七寸的药捻。蘸油燃之,点着后离病灶半寸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