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黄丸出自《古今医鉴》,由黄连4两(120g,酒炒),槐花4两(120g,炒)组成。制法为将以上两味药,用猪大肠,长约一尺(约33cm),入药在内。再用线扎住猪肠两端,加水同煮,煮至猪大肠烂熟。然后从[……]
分类目录归档:经典名方
温中和胃、降逆止呕的“丁萸理中汤”
丁萸理中汤出自《医宗金鉴》,由丁香2钱(6g),吴茱萸1钱(3g),党参5钱(15g),炒白术3钱(10g),干姜2钱(6g),炙甘草2钱(6g),水煎服。
本方有温中和胃,降逆止呕的功效,主治[……]
《外科正宗》中治疗淋巴结肿大的柴胡清肝汤
柴胡清肝汤出自明代医生陈实功的著作《外科正宗》,其组成为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黄、柴胡、黄芩、栀子、天花粉、防风、牛蒡子、连翘、甘草各1钱(3g)组成,用法为水煎服。
本方有疏风活血、散结消肿的[……]
治疗阳虚自汗的实表散
“实表散”出自《医略六书》,该方组成为附子(炒)1两5钱(45g),当归3两(90g),五味子1两5钱(45g),浮小麦9钱(27g)。以上药为散,用大枣汤煎,去滓。温服,每日2次。现多改为汤方治疗,[……]
治疗妇科肿瘤(卵巢癌等)的消痛丸
《医方类聚》中有一张引用自《仙传济阴方》中的方子,名为消痛丸。该方由干漆5钱(15g),高良姜1两(30g),三棱5钱(15g),斑蝥3个(炒)组成。用时将以上药加醋300ml,煮干,焙,为末,醋糊为[……]
活血止痛的当归没药丸
当归没药丸出自宋代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在《圣济总录》中又被称为“当归丸”。该方由当归(切,焙)30g,没药(研)15g,五灵脂(锉)30g组成。
制法为将上药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治疗大小肠痈的地榆饮
清代陈杰的《回生集》中有一张治疗大小肠痈的“地榆饮”的方子,该方由地榆500g,甘草60g,金银花30g组成。用时先用2.5升水将地榆煎至750ml,再将甘草、金银花加入后,煎至250ml,去滓,空腹[……]
可治疗化疗所致贫血和脱发的养血生发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的处方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其组成为熟地黄、当归、羌活、木瓜、川芎、白芍、菟丝子、天麻、制何首乌。制法为将以上9味中的当归、羌活、川芎、制何首乌、天麻粉碎成细粉;其余[……]
治疗湿热呕吐的“六妙饮”
六妙饮出自明代医家孙文胤的《丹台玉案》,该方组成为陈皮、半夏(姜、矾制)、黄连(姜汁炒)、栀子仁(酒炒)、槟榔各3钱(9g),老生姜5钱(15g)。
这是一张煎剂方,用法为水煎,去滓,温服,每日[……]
治疗脚膝疼痛的“局方七圣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绍兴续添方中有一张名为七圣散的方子,该方由:续断、独活、防风、杜仲、萆薢、牛膝(酒浸1宿)、甘草各等份组成。制法为将以上各药焙干,研为细末。每次服用2钱(6g),用温酒调服,每日2[……]
治疗消化道疾病的柴平汤
柴平汤出自《景岳全书》,是明代医家张景岳的经验方。该方组成为: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陈皮、苍术、厚朴、生姜、大枣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本方有和解少阳,祛湿和胃之功效,主[……]
张景岳阴阳并补、养阴生津的“两仪膏”
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中有一张名为“两仪膏”的方子,该方组成为人参120-250g(换算成今制),大熟地黄500g(同上)。制法为将上述2味药,用好甜水(即山泉水)或长流水(干净的溪流水)3-4升浸1宿[……]
晚清御方“延龄益寿丹”
延龄益寿丹出自《慈溪光绪医方选议》,该方组成为:茯神5钱(15g),远志3钱(9g),杭白芍4钱(12g,炒),当归5钱(15g),党参4钱(12g,土炒焦),黄芪3钱(9g,炙焦),野白术4钱(12[……]
治心悸气短的养心定悸膏(胶囊)
养心定悸膏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版,其组成为:生地黄120g,麦门冬60g,红参20g,大枣60g,阿胶20g,黑芝麻50g,桂枝30g,生姜30g,炙甘草40g。
制法为:将以[……]
治疗面黄肌瘦的“补脾黄芪丸”
补脾黄芪丸出自《太平圣惠方》,在《圣济总录》中又被称为黄芪丸。其组成为:黄芪1两(锉,30g),石斛1两(30g),五味子7钱5分(22.5g),肉桂1两5钱(45g),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肉[……]
缓解中风后遗症和脑瘤症状的“中风回春片”
中风回春片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组成为:当归(酒制)30g,川芎(酒制)30g,红花10g,桃仁30g,丹参100g,鸡血藤100g,忍冬藤100g,络石藤60g,地龙(炒)90[……]
治虚劳盗汗、咳嗽不止的“柴胡鳖甲汤”
柴胡鳖甲汤出自《圣济总录》,由柴胡、制鳖甲各1两(30g),地骨皮1两5钱(45g),知母(焙)1两(30g)组成。制法为将以上各药共为粗末,每次用3钱(9g),用水约150毫升,加乌梅半枚,青蒿少许[……]
攻坚散结的“京三棱丸”
《太平圣惠方》中有一张名为“京三棱丸”的丸药方,该方组成为:京三棱(即今之中药三棱)7钱5分(22.5g),鳖甲1两(30g,涂醋炙令黄),川大黄1两5钱(45g,锉碎,微炒),木香5钱(15g),当[……]
《千金要方》中治疗瘿瘤(甲状腺肿)的化瘤膏和生肉膏
《千金要方》中有一张名为化瘤膏的膏药方,该方组成为:矾石、川芎、当归、大黄、黄连、赤芍、白蔹、黄芩各5钱(15g),吴茱萸2钱5分(7.5g)。制法为:将以上药研为散,用鸡蛋黄调成膏,涂在细故布(今可[……]
补气养血的“参茸固本片”
参茸固本片的处方被收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版,其组成为:当归45g,山药(炒)60g,白芍(酒制)37.5g,茯苓60g,山茱萸60g,杜仲(炭)45g,枸杞子45g,牡丹皮24g,鹿[……]
治疗口渴的“水火既济丸”
《德生堂方》中有一张名为“水火既济丸”的处方,《普济方》曾引用该方。水火既济丸由黄连和白茯苓各等份组成,制法为将以上两味研成细末,熬天花粉水,作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约黄豆大小)。每次服用50丸,用温[……]
清肺止渴的桑根皮汤
桑根皮汤出自《圣济总录》,由桑根白皮(锉)、麦门冬(去心,焙)、石膏(碎)各2两(60g),赤茯苓、黄芩(去黑心)、瓜蒌根各1两5钱(45g),栀子仁5钱(15g),木瓜根1两(30g)。
将以[……]
治疗暑湿所致上吐下泻的六和汤
六和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续添诸局经验秘方,由缩砂仁、法半夏(汤泡7次)、杏仁(去皮、尖)、人参、炙甘草各1两(30g),赤茯苓(去皮)、藿香叶、白扁豆(姜汁略炒)、木瓜各2两(60g),香薷、厚[……]
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平肺汤
平肺汤出自《杨氏家藏方》,由知母、半夏(汤洗7次)、杏仁(去皮,尖,炒)、麻黄(去节)、阿胶(蛤粉炒)、贝母各1两(30g),桑叶、款冬花、炙甘草各5钱(15g)组成。
制法为将以上各药切碎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