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补血汤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的一张经典名方,该方组成为:黄芪1两(30g),当归2钱(6g),加生姜2片,水煎服。现可用300ml水,煎至150ml,去渣后服用。
当归补血汤的主要功效为补[……]
当归补血汤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的一张经典名方,该方组成为:黄芪1两(30g),当归2钱(6g),加生姜2片,水煎服。现可用300ml水,煎至150ml,去渣后服用。
当归补血汤的主要功效为补[……]
李东垣的《兰室秘藏》中有一张名为解表升麻汤的方剂,该方组成为:升麻、羌活、苍术各1钱(3g),防风8分(2.4g),柴胡、甘草7分(2.1g),当归、藁本各5分(1.5g),橘皮3分(0.9g)。[……]
“神解散”出自《温病条辨》,是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的一张经验方,该方组成为:白僵蚕(酒炒)1钱(3g),蝉蜕5个,神曲3钱(9g),金银花2钱(6g),生地黄2钱(6g),木通、车前子(炒,研)、黄芩([……]
当归芍药散出自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组成为:当归三两(9g),芍药一斤(48g),茯苓四两(12g),白术四两(12g),泽泻半斤(24g),川芎半斤(一作三两)(10g)。《金匮要略》中记载的本[……]
枳实导致丸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的一张经验方,该方被收录在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一书中。该方组成为:大黄十两,神曲(炒)、枳实(麦麸炒)各五钱,黄连(酒炒),黄芩(酒炒)、白术(土炒)、茯苓各三钱[……]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有一张名为苍术地榆汤的方剂,该方组成为:苍术2两(60g),地榆1两(30g)。上药锉,每次取1两(30g),水煎,去滓。温服,每日2次。本方有健脾燥湿,清热凉血的功效,主治脾[……]
张锡纯有一张名为理冲丸的方剂,该方组成为:水蛭一两(30g),生黄芪一两五钱(45g),生三棱5钱(15g),生莪术5钱(15g),当归6钱(18g),知母6钱(18g),生桃仁(带皮、尖)6钱(18[……]
紫金锭是中医的一张名方,太乙紫金锭曾经是清代皇宫中重要的急救用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版)中收录了紫金锭的配方:山慈菇200g,红大戟150g,千金子霜100g,五倍子100g,麝香3[……]
《医方类聚》中收录了《仙传济阴方》中的一张名为“消痛丸”的方剂,该方组成为:干漆5钱(15g),高良姜1两(30g),三棱5钱(15g),斑蝥3个(炒)。上药加醋300ml煮干,焙,为末,醋糊为丸。[……]
《医方类聚》中收录了一张名为香附六一汤的方剂,该方组成为香附子6两(180g),甘草1两(30g)。将以上两味药,共研成细末,每次取适量,用开水调服,现亦可将以上两味药研成细末,共制成黄豆大小的水蜜丸[……]
《济生方》中有一张名为延胡索汤的方子,该房租成为:当归(酒浸、锉、炒)、延胡索(炒,去皮)、蒲黄(炒)、赤芍、官桂(不见火)各5钱(15g),片姜黄(洗)、乳香、没药、木香(不见火)各3两(90g),[……]
升阳益胃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亦名益胃汤,组成为:黄芪2两(60g),半夏(洗,此一味脉涩者不重用)、人参(去芦)、炙甘草各1两(30g),独活、防风、白芍、羌活各5钱(15g),橘皮4钱(12g)[……]
李东垣是我国金元四大家之一,他的许多方剂都卓有疗效。本文要介绍的是他的经验方“枳实消痞丸”,该方收录在《兰室秘藏》中。其组成为:干生姜、炙甘草、麦芽曲、白茯苓、白术各2钱(6g),半夏曲、人参各3钱([……]
“红丸子”一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绍兴续添方,该方组成为:荆三棱(浸软,切片),蓬莪术、青皮、陈皮(去白)各5斤,干姜、胡椒各3斤。制法为将以上药共为极细末,用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小,矾红为衣。[……]
防风通圣散出自《宣明论方》,在《伤寒标本》中,它又有一个名字叫“通圣散”。防风通圣散组成为:防风、川芎、当归、白芍、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5钱(15g),石膏、黄芩、桔梗各1两(30g),滑[……]
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滋阴学派的鼻祖,他擅长用滋阴降火的方法治疗各种难治性疾病。《丹溪心法》中的“大补丸(又名大补阴丸)”为朱丹溪的一张名方,该方组成为:川黄柏(炒褐色)4两,知母(酒浸,炒)[……]
清代著名医家陈士铎的《辨证录》中有一张名为“消胀丹”的方子,该方组成为:白术3钱(9g),茯苓1两(30g),麦门冬5钱(15g),熟地黄5钱(15g),淮山药1两(30g),芡实5钱(15g),苏子[……]
明代名医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中有一张名为柴胡白虎煎的处方,该方组成为:柴胡2钱(6g),石膏3钱(9g),黄芩2钱(6g),麦门冬2钱(6g),细甘草七分(2.1g)。以水300ml,加竹叶20片,水[……]
《圣济总录》中有一张名为“地骨皮汤”的方剂,该方组成为:地骨皮5两(150g),白前2两(60g),生石膏(研末)6两(180g),杏仁(去皮、尖、双仁,炒)3两(90g),桑白皮(锉)4两(120g[……]
《千金要方》中有一张名为“牡蛎散”的方子,该方由牡蛎、白术、防风各等份组成,共研为散,每次取1钱(3g),用酒调服,每日2次。牡蛎散的功效为固表止汗,主治卧即盗汗,风虚头痛。
牡蛎散和玉屏风散组[……]
麻黄甘草汤出自《伤寒总病论》,组成为:麻黄、杏仁、桑白皮、甘草各2钱半(7.5g),水煎服,以600ml水,煎出约200ml。每日一剂,每剂煎两次,分两次温服。
本方有宣肺泄热,止咳平喘的功效,[……]
牛膝丸出自《杨氏家藏方》,组成为:牛膝(酒浸1宿,焙干)、肉苁蓉(酒浸1宿,焙干)、川芎、羌活(去芦头)、当归(洗,焙)、杜仲(去粗皮,生姜汁浸,锉,炒)、麻黄(不去根、节)、赤芍药、木香、没药(另研[……]
柴胡陷胸汤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组成为:柴胡1钱(3g),姜半夏3钱(9g),小川黄连4分(2.4g),苦桔梗1钱(3g),黄芩1钱5分(4.5g),瓜蒌仁5钱(15g),小枳实1钱5分(4.5g)[……]
《证治准绳》的“疡医卷”中有一张名为“止痛药”的方剂,该方组成为:当归、牛膝、川芎、生地黄、赤芍、白芷、羌活、独活、杜仲、续断各1两(30g),肉桂、八角茴香、乳香、没药各五钱(15g),南木香、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