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佛学

用佛教的六度解决人生的八苦

佛教将人生的痛苦概括为八种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而六度,是佛教的六种修行方法,度,是梵语的波罗蜜多,字义是“到彼岸”,也就是六种修行得道的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阅读全文

忏悔和宽容

我已经很久没有做早晚课了,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会在早上和晚上像一个正式的佛教徒一样,诵读一些佛经,忏悔自己的过失,但是这个习惯没有被保持下来。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在年轻的时候是读不懂的,随[……]

阅读全文

静中静非真静,闹中取静才是真静

这个标题来自于《菜根谭》中的一句话,我很感谢《菜根谭》,它将我从一潭死水的状态中带出来了。它使我明白,为什么梁漱溟先生会从一个佛教信徒转为一个儒学家,去开辟经世致用的事业。而我,也不再执着于将生活过得[……]

阅读全文

我对佛教和慈善的一些思考

近年来,我一直在用生命证悟佛教教义,亲人的离世以及经我治疗过的患者的离世,无不给我带来巨大的心灵触动。死亡使我对佛教的“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人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爱别离”等思想有深刻[……]

阅读全文

观己之过,恕人之非

在从北京到河北的车上,一件小事突然使我感悟到了佛法。我坐在车上,一个大妈上车后大剌刺的让我往里坐,她要坐我的位置。当时车上有大概三分之二的位置是空的,我看到她颇为无礼,心中动了嗔怒,虽未发脾气,但也没[……]

阅读全文

从慧解脱走向俱解脱

走进寺院,向僧人们学习,是我这么多年来做出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圣人云:“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进了寺院,见到了如理如法修行的僧人们,心中 所有的狂傲顿息,羞惭心使我对自己过去的言行有无地自容之[……]

阅读全文

止语,或曰沉默

在天涯论坛上,我看到有个基督徒这样说:“我是一个基督徒,但我对佛、道、神,保持沉默;我对一切终极的未知,保持沉默。”

这句话是我目前看到的,宗教徒互相辩论时说出的最有水平的一句话。仅这句话,就足[……]

阅读全文

人生十恶与二十难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猗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佛言[……]

阅读全文

佛陀与尘世

昨天,我在河北白沟,折腾着一堆箱包。我以前曾经治疗过一年多的一个患者,在换别的医生治疗了半年多后,腹水很严重,求助于北京各大名医,名医们束手无 策,情况愈来愈糟糕。他的儿子一向跟我很要好,求救于我,看[……]

阅读全文

一屁打过江

据说苏东坡学佛,某一天,突然自大的觉得自己修行成功,感悟到了佛陀的甚深微妙大法,得意洋洋的写了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写完后心情激动,急需有个人倾诉和分享一下,于是遣书童[……]

阅读全文

感悟手记

佛陀之学,以戒为师,以慧为本。戒自心生,离心无戒,离戒无定,离定无慧。心生戒慧,无惊无怖,无忧无虑,无贪嗔痴,无慢无疑,无凡无圣,无一切惑,亦无 一切智,无生无灭,无垢无净,无增无减,无我相[……]

阅读全文

善待活着的自己

每个人的人生都可能会有很多主题,且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人生主题,但是有一个人生主题却是人人都避不开的,那就是死亡。

死亡是我们最后的人生归宿,但是不同的人的死亡过程却颇不相同。有的人死得洒脱[……]

阅读全文

偶尔的参禅打坐是医治现代化带来的心病的一剂良药

现代化生活,看起来体力活儿不多,但是精神压力很大,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年轻人,压力更大。久而久之,很容易因为过大的压力而导致抑郁成疾。身心健康是连在一起的,心理压力过大甚至会引起身体上的病变[……]

阅读全文

我从批判佛教到认可佛教的转变

我已经多年没有上天涯了,天涯论坛是中国人心声的大杂烩,热闹、烦嚣,真实的众生心态在天涯上一览无遗。最近因为去龙泉寺修行,遇到了在龙泉寺出家多年的天涯杂谈的前版主“老蛋”,现在的龙泉寺高僧贤书法师,一时[……]

阅读全文

禅诗八首

(一)

三界非火宅,红尘即净土。
若得菩提心,何须觅浮屠?
唯此方寸地,能生大觉悟。
勿争高与下,即离万般苦。

(二)

人世何处无纷争,五内鼎沸难自安。
一声佛号心清凉,慈悲[……]

阅读全文

思想的樊笼效应

歌德称谈艺之“见”曰:“能入,能遍,能透”,遍则不偏,透则无障,入而能出,庶几免乎见之为蔽矣。

——钱钟书《管锥编》

在《佛说四十二章经》中,有这样一段经文:“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