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虽将尽,勤劳永不改

今天是农历牛年的最后一天,记得牛年的第一天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做一头精耕细作的牛——写在牛年春节》,提到了王小波先生说的一句话:中年人的人生主题是工作,赞美了牛的踏实和勤劳。如今牛年将尽,我依然愿意像牛一样继续辛勤工作,直到生命尽头。

我们这些出生在70年代末的农村人,童年大多放过牛和打过猪草,这些也成了我们脑海中对童年最深刻和美好的回忆的一部分。农村孩子无法偷懒,因为农村的活儿多,我们总要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务,尤其在农忙季节。小时候贪玩不想干活的时候,对此不免略有微词,长大后却十分感谢这样的童年,因为童年的经历让我们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性。

牛的体格虽大,但是性情却很温顺。在残忍的人类统治了地球后,许多大型动物被人类灭绝了,牛马驴骡等家畜却没有灭绝,这与他们能够被驯化为家畜有关。我们不知道人类什么时候驯化了牛,让它成为家畜,但却深刻体会到它的重要性。在农村,主人和牛的关系很好,我们感激牛为我们分担了最繁重的农活儿。如果没有牛,传统农业很难开展。

人与牛等家畜也可以说是休戚与共,就连一些传染病都在牛和人的身上共存。倘若没有牛,天花或许灭绝不了,现代免疫学也会晚出现很多年。天花病毒能够同时感染人和牛,但是牛感染天花病毒后,症状却很轻微。1796年,英国医生和科学家詹姆斯 · 琴纳意外发现,农场的工人在感染牛痘后,就不会再感染天花病毒。他受此启发,发明了天花疫苗——从感染过天花病毒并痊愈后的牛的脓包中提取出一些物质,接种到健康人身上,让这些人患上比天花轻微很多的“牛痘”,从此后这些人就能对天花病毒免疫。

这就是现代免疫学里最早的灭活疫苗,在此之前,中国也曾有接种天花疫苗的原始方法——从感染天花病毒后幸存者的脓包或衣物中提取有效成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预防天花病毒。不过这种免疫方法比接种牛痘的方法危险很多,如果接种失败,接种者就会真的患上天花,白白送上一条性命。

在人类漫长的生存史中,传染病一直都存在人畜共染的现象,牛也会把布鲁氏病和疯牛病等传染给人类。现代科学家们依然在利用这一生物学规律研制能够帮助人类摆脱瘟疫的疫苗和治病的药物,我们的流感疫苗就是从鸡胚中制取的,抗蛇毒的血清则是从马的血液中提取出来的。新冠疫情爆发后,科学家们也密切的关注动物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反应,以期找到最理想的抗体,来对付这种病毒。从远古时代到今天,人类的医生们一直都在观察动植物中的某些成分对人类疾病的治疗作用,中医用草木虫兽为药也就不足为怪了。

所以牛这样的家畜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密切得多,在农业社会中,人知道如何善待牛。每年农忙过后,农民们会给牛喂一些好饲料补补身体,牛在替人类耕田时耗费了太多的体力,很辛苦,一个农忙季下来会瘦不少。憨厚的牛总是任劳任怨,主人们也会不惜饲料,愿意把它们养得膘肥体壮。我们常常感叹某些忘恩负义的人不如畜牲,其实即便不忘恩负义的人也很难与这些忠实的家畜相比。我们人类不但应该感激家畜为我们所做的巨大贡献,也应该向家畜学习它们的生存哲学。人的嚣张和欲求无度或许终会把我们送上演化自杀的路,如果我们能够像家畜那样内敛和知足,或许我们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的时间会更长久一些吧。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放过牛,村里也已经没有牛了。中国农村大多实现了机械化,牛这种家畜在农村基本消失了,牛棚和牛栏这样的词对许多新生代中国人来说也是一个很陌生的词。我们小时候天天跟牛棚和牛栏打交道,从牛棚或牛栏中把牛牵出来,牵到田野里去吃草,喂饱了牛后,再把牛牵回来,关进牛棚或牛栏里。

牛棚或牛栏里的味道是很重的,因为牛经常会把粪便排在牛棚里,牛棚比监狱更不适宜人类居住。如果没有这种生活体验,人们就很难明白为什么文革时将一些右派和知识分子关进牛棚是惨无人道的做法,也很难明白这样的政治运动是多么的可怕。现在还有许多人怀念这样的日子,可见人性深处是藏有不少邪恶的力量的。所幸的是我国政府在历次重大会议中都已明确对这段历史持批评态度,但愿我们华夏大地不会再发生类似的悲剧。

小时候,由于所知有限,当别人骂我们蠢得像头牛似的,我们总是会很生气。长大后,当我的知识面和视野拓展了,我对牛有了更深的感情,对这样的骂人的话只会付之一笑——牛比骂人蠢得像牛的人有更优秀的品质。

我母亲对家畜总是很爱护的,并不把它们当动物,而是把它们当家庭成员看待,喂好吃的给它们吃,亲切的跟它们打招呼。喂鸡鸭猪牛狗时,母亲经常和它们说话,仿佛它们能听懂似的——实际上它们也确实能听懂。我们乡下人经常与牛这样的家畜打交道,知道它们都是通人性的,它们并不傻,明白主人们在表达什么意思。

我小时候放牛时,在牛背上骑过,牛对自己的小主人是不会乱发脾气的,当顽皮的小主人骑在它们的身上时,牛会平稳的把他们驮回家。

如今我长大了,需要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一定的责任,所做的工作的性质和牛很相似——负重而行,我们所背负的人和牛的小主人一样,也有很多不如我们的心意的地方,但是我们却不能像他们一样的任性,对他们乱发脾气,而是要任劳任怨,把他们安全的带到目的地。如果一个中年人不明白这一点,他(她)的生活便难免要乱得一塌糊涂——生活并非一直都是欢愉的体验,有时也需忍耐,连牛都明白这个道理。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