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压在中医身上的一座大山

中国古代医学最初是来源于劳动人民的实践,实践出真知,这种在实践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治病经验相当可靠。早期医学典籍的记载也非常朴素,某种药能治疗某种病,能缓解某种症状,仅此而已,没有什么花招。

但幸与不幸的是,中国古代哲学往医学领域插了一脚。

说它幸,是因为古代哲学对医学并非全无是处,古代哲学也是建立在朴素的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所以古代哲学对中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由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学习者,大多是智力和能力较为突出的知识分子,所以他们的加入对医学的创新一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说它不幸,是因为自从用哲学来诠释医学原理后,中国古代医学就偏离实践越来越远,最终演变成靠演绎和推理来治病,而不是靠实践经验来治病,结果说得越来越动听,疗效却越来越差。而且不少知识分子或骗子狂妄自大,师心自用,不重视实践而重视演绎推理,认为靠演绎和推理可以解决一切疾病,最终把中医发展为一门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学问。

确实,靠着演绎推理,我们几乎可以解决世界上的一切难题,但是理论上正确的,到实践中去验证,能有十分之一的正确率就已经不错了。但不幸的是,不但那些理论家,就连普通的老百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相信按照逻辑推理就可以治好他们的疾病。这一方面与老百姓缺乏鉴别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在得病后,都会有一种美好的期待吧,他们更愿意相信积极的结论,而对那些令人沮丧的结论本能的排斥。

久而久之,演绎推理出来的东西就成了压在中医背上的一座沉重的大山,要想撼动它颇不容易,因为它的信众实在太多了。如果我们对某些忠实的中医粉丝讲阴阳五行理论害人匪浅,他们会愤怒的斥责我们对中医药完全外行,是在诽谤中医。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中医粉丝,他们认为我是在端中医的饭碗,拆中医的墙脚。

从古至今,中医分了许多门派,要言之,其实只有两大泾渭分明的派系。一个派系是实践派,一个派系是理论派。实践派不尚空谈,重视总结实际的治疗经验,理论派重视演绎推理,强调医者意也。与理论派相比,实践派讲话更客观和保守,理论派则逐渐的演变为玄谈,讲的话飘忽得很,在他们看来,天下没有不可治之病,那句著名的“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就出自他们之口。

张仲景和孙思邈这类医学家都是实践派的杰出代表,虽然他们的著作中也不可避免的套用了一些理论派的术语,但是我们从他们的著作中可以明显的看到他们对实践经验的重视程度,而且他们也非常的诚恳。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自言其族人有三分之二死于伤寒(汉代流行的瘟疫),以医为业的张仲景对这些族人的惨死也爱莫能助。孙思邈则在《千金方》中坦率的承认:“生于吾手者十之一二,死于吾手者十之七八”。

不过时过境迁,他们去世后,张仲景被奉为“医圣”,孙思邈被奉为“药王”,后世为他们做传者,就毫不知耻的搞起了造神运动。

比如后来为张仲景做传的人说,张仲景曾预言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四十岁将眉毛落尽而死。笔者曾经撰文考证过,王粲是死于建安二十二年的一场大瘟疫,而非像为张仲景做传的那些人吹嘘的那样“眉落而死”。与王粲同时代的曹丕等人的文章中记录了这一史实,诸君可以自己翻阅。

当然,这笔帐不能算到张仲景身上去,张仲景是个非常诚恳的临床工作者,他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很高的临床价值,而且也不像后世高谈阔论阴阳五行者那么神神叨叨,更不像我们今天的电视节目中那些动辄讲阴虚阳虚的专家们那样胡说八道。

普通老百姓擅长造神运动,神化张仲景这样令人敬佩的医学家是难免的。爱因斯坦一辈子都反感造神运动,竭尽全力的避免自己死后被视为权威,阻碍科学的发展。但他老人家去世没多久,甚至还在他在世的时候,对他的造神运动就如火如荼的展开了。普罗大众对造神运动的热爱,由此可见一斑。

任何理论要经过实践的考证才能被视为真理。医学是一门特别重视实践的学科,治疗疾病有效与否,与理论听起来​是不是完美无瑕毫无关系。过去中国古人用传统文化去诠释中医治病的原理​,​实际上是错误百出,但是听起来却非常的有道理。

比如我们今天知道青蒿之所以能够​治疗疟疾,是因为青蒿中所含的青蒿素有抗疟原虫的作用,但古代中医却认为青蒿味苦、辛,性寒,苦寒之品能清热降火,故​有清热除蒸之功效,所以能治疗疟疾。按照中医的理论,像疟疾这种疾病,是有寒热毒,根据《黄帝内经》提出的“​热者清之”的治疗原则,可以用味苦性寒可清热的青蒿来治疗。

这样的解释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因为大家都希望知道​某些药物治疗疾病的原理,否则就不敢轻易服药,毕竟是药三分毒嘛。孔夫子在别人给他送药时就曾说过“丘未达,不敢尝”,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没有搞明白这些药治病的原理,所以不敢轻易尝试​。孔夫子的这种心理在普罗大众中极为普遍,所以过去确实有许多人需要有一种合理的解释,才敢服药治病。为了满足病人或病人家属的这一心理需求,自古至今,医药学家们都在努力的摸清药物治病的原理,​因此而诞生了各种解释。

这些解释有时代的局限性,今天来看,中医按照传统文化来做的许多解释都是错的,我们应该重新为中医药治病原理找到更符合实际的解释。当然,我们今天对药物治病的原理的解释也不能说完全是对的,也许我们的子孙后代​会在新的证据出现后,推翻我们的结论。但是,不管如何,我们都要在证据的支持下,对​医学技术背后的原理进行深究。​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一些不靠谱的理论的指导下,容易犯错误。医生犯错误,不但殃及患者,也会殃及自身,自古至今,医生就是一个高危职业​。妙手华佗,不照样死于患者曹操之​手么?​

如何才能判定何种解释靠谱​,何种解释不靠谱呢?​要靠比较研究,用数据来说话。如果说治病是赌博,病人当然更愿意选择赢面大的方案。医者的一大任务就是要精益求精,不停的探索更有效的医疗方案​和更靠谱的医药理论。而且这种探索,应是去实践中探索,而非停留在逻辑推理上。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