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科植物败酱入药的有两种,一种为糙叶败酱或异叶败酱的根,中药名为墓头回;另一种为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的全草,中药名为败酱或败酱草。二者的功效相似,在中药学教材中,墓头回常被列为败酱草的附药。
中医认为它们都属于味辛、苦,性微寒的清热解毒药,主要作用都是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墓头回尚有燥湿止带和止血的作用。但在古文献中,败酱草也被记载有止血止带的作用,如《日华子本草》中就记载了败酱草:“治赤眼障膜胬肉,耵耳,血气心腹痛,破癓结,产前后诸疾,催生落胞,血运,排脓,补瘘,鼻洪,吐血,赤白带下,疮痍疥癣,丹毒。”这里的败酱草也被用于治疗吐血和赤白带下,说明它有止血和止带的作用。
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有一张经典名方“薏苡附子败酱散”,是用来治疗肠痈的,该方出自《金匮要略》中的《疮痈肠痈浸淫病脉并治第十八》篇。原文为:“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这个方由“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组成。张仲景这里所说的“其身甲错”,是指患者皮肤异常粗糙,如鱼鳞状,但与皮癣有明显的区别。此方以皮肤甲错和腹皮鼓起,但按压时又是绵软的为主要用药指征。
一般认为,张仲景所说的“肠痈”约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肝脓疡、胆囊炎、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局限性腹膜炎等盆腹腔内的感染性疾病。但这张方子也常被用于盆腹腔肿瘤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如果此方中的败酱草换成墓头回,或者在用败酱草的同时也用墓头回,抗癌效果会更好。
因为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墓头回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体外抑瘤实验显示,墓头回0.5mg/ml以上浓度即对艾氏腹水癌瘤细胞有破坏作用;小鼠实体型腹水癌于接种6日后,开始用5%的墓头回0.2ml在肿瘤局部注射,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小鼠肉瘤S180瘤内注射50%墓头回水提物0.1ml/10g,对该瘤抑制率达62.5%。腹腔注射对腹水型S180瘤有直接杀伤作用,灌胃同样可以显著的降低腹水量和腹水肉瘤细胞数。所以墓头回常用于胃癌、原发性肝癌、肠癌、卵巢癌、宫颈癌、骨癌和白血病等癌症的治疗。
败酱草则没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但是败酱草有较好的镇静作用、抗菌和抗病毒作用、保肝利胆作用,而且败酱草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可以升高癌症患者因为癌瘤发展和放化疗而偏低的白细胞。
墓头回的毒性很小,用50%墓头回水提物给小鼠腹腔用药的LD50值为60g/kg,而墓头回的成人常用量为6-15g,用于抗癌时的常用量为30-60g,这个剂量不及墓头回的LD50值的百分之一,所以很安全。败酱草的毒性也很小,黄花败酱醇浸膏30g/kg灌服,小鼠有轻度呼吸抑制和致泻作用,但黄花败酱的甲醇提取物可使小鼠的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并有组织病理改变。不过一般临床败酱草的用量只有6-15g,这个剂量也是很安全的。
败酱熬和墓头回都属于苦寒的清热解毒药,对脾胃虚弱的患者和孕妇来说是不适宜的。脾胃虚弱的癌症患者在使用败酱草和墓头回时,应该搭配有健脾和健胃作用的中药同用。
败酱草和墓头回也是治疗妇科病的常用药,古代用败酱作为催产药,用于产前催产。败酱草也用于产后瘀阻腹痛,可以单品煎服,也可以配伍五灵脂、香附和当归等活血通经止痛药。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