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是如何延长人类的寿命的

周口店的“北京猿人”的平均寿命只有15岁左右,经过了50多万年的进化,人类现在的人均寿命已经有70-80多岁了。有些长寿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均寿命甚至更高,比如我国香港地区男性人均寿命为82.0岁,女性人均寿命为87.8岁。

疾病在延长人类寿命方面居功至伟,正是各种传染病和慢性病提高了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按照演化医学的观点,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人的抗衰老能力会不断的进化,人均寿命会不断的延长。因为人类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研究延长自身寿命的办法。人会对自己的生理特征越来越了解,适应自然和疾病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免疫系统会越来越发达,寿命自然也会不断的提升。

疾病既是坏事,也是好事。比如感冒就能帮助我们训练我们的免疫系统。如果一个孩子从出生后就生活在完全洁净的环境中,免遭各种病菌的感染,那么他的免疫系统就不会被训练得很强大。一旦有某种新的病菌在人群中出现,他们就缺少抵抗新病菌的能力。印尼等发展中国家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不洁的环境中,但是这些孩子抵抗病菌的能力比发达国家的孩子要强。

在《消失的微生物: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健康危机》一书中,作者马丁·布莱泽(Martin J. Blaser,他是美国微生物领域的权威,美国总统顾问)指出,在亚马逊原始雨林中生活着的“原始人”体内有大量现代人体内没有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帮助我们的祖先抵抗了许多疾病。甚至臭名昭著的幽门螺杆菌也不是一无是处,幽门螺杆菌虽然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但是也降低了哮喘和食道癌的发病率。

所以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即便是致病的微生物对我们人体也是有帮助的。如果没有这些病菌的存在,我们的智力可能还停留在黑猩猩的水平,我们的人均寿命也与黑猩猩不相上下,因为我们与黑猩猩是近缘物种。

同样,各种慢性病也会训练我们的身体,提升我们的智力水平,让我们发现我们身体存在哪些薄弱环节。

人从成为受精卵的那一刻开始,便在不断的适应环境,在母胎中,人的大脑便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响应。举例来说,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遭遇饥饿,胎儿的大脑会对饥饿做出反应,这样的胎儿长大后,会更加嗜好高脂肪食物,也更容易肥胖。因为在他的大脑发育早期,他就已经体验过饥饿的滋味,所以他的大脑会对饥饿有很深的记忆,这会让他不自觉的为自己的身体储存更多的热量。同样,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处于应激状态,胎儿的大脑也会对母亲的情绪做出反应,这样的胎儿长大后可能更容易焦虑,也可能非常的消沉,这也是因为他们在母胎中就被迫适应环境。焦虑和消沉本身也是适应环境的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这些在我们看来属于负面情绪的东西,在应激状态中可以提高人的生存几率。

历史上那些影响很大的传染病,最终都会在人类的基因组中留下印记。比如在疟疾中逃生的人,身体内携带着导致地中海贫血症或镰状细胞贫血症的基因;从鼠疫中逃生的人,身体内携带着导致血色素沉积症等疾病的基因。为什么人类会携带一种致病的基因?这是因为在特殊情况下,这些致病基因能够让人在恶劣的条件中生存下来。贫血和血色素沉积症患者体内的铁元素不易与病菌结合,鼠疫杆菌等病菌是在铁元素的帮助下才在人体肆虐的,贫血和血色素沉积症患者在鼠疫和疟疾流行期间,生存几率更大。

我们人体基因组中的许多基因都是在对抗疾病中演化而来的,在这种演化的过程中,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人均寿命也延长了。血色素沉积症和地中海贫血症在过去不会成为困扰人类的问题,因为当时人均寿命不高,大多数人活不到这些疾病发病的年龄。但是随着人类寿命的提升,这些基因造成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不过随着人类的继续进化,人类又发明了对付这类疾病的医疗技术,静脉血管切开术就能解决血色素沉积症患者的问题,所以这些基因缺陷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也变得不那么致命了。

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智慧对延长人类寿命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因为我们正在逐渐的认识到人类基因组中那些影响我们寿命的元素,并不断的发明新的技术来克服这些不足,延长我们的寿命。

举例来说,随着人类对未知世界了解得越来越多,人也在逐步的战胜自己的不良情绪——那些从母胎中便形成的恐惧、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人在存在天敌和不确定性因素的生活环境中能够因为应急能力强而活得更长,但是在稳定的生活条件下,它们会像血色素沉积症一样对人体造成某种危害,长期的精神紧张可能会导致他们罹患癌症之类的疾病。随着人类智慧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提升,这类人在药物和知识的帮助下,也能逐渐减轻甚至消除这些不良情绪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的基因组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DNA鉴定技术才能准确的将每个个体与这世界上其他的七十多亿人区分开。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完全一样,我们的身体存在独一无二的特征,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遭际也不尽相同。最终,每个个体要想更好的生存和获得更长的生存期,不是靠抄袭别人的养生之道,而是要发现自己身体的特点,用智慧去调适自己,让自己更能适应环境。只有适应环境者,才能生存下来。

举例来说,对小麦过敏者就应避开一切含有小麦的食品,而不是钻牛角尖去解决自己对小麦过敏的问题——这个问题最大的可能是基因造成的,可能根本就解决不掉,想把自己治疗得对小麦不过敏是白费力气。那些不能喝牛奶的人是因为体内缺乏乳糖脱氢酶,他们要做的不是学习人家喝牛奶,而是尽量不喝牛奶,从别的食物中去补充营养。人体是否有乳糖脱氢酶也是基因组决定的,不是医药能解决的问题。同样的,吃不了辣椒的人就要避开辣椒,如果吃不了辣椒而非要吃辣椒不可,那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我们要熟悉自己的身体——这并不难办到,只要认真观察和记录自己身体对各种食物和环境的反应就可以了。在生活中尽量避开自己的雷区,不要钻牛角尖认为自己身体的某些个性特征是“病”,一定要死磕着找出致病的原理并把它治好,很多人就是这样把自己折腾死的。

有些人存在情绪问题,他们很容易把这些问题归为外界刺激所致。这类人我建议他们阅读一下《我即我脑》这部由当今世界上最权威的脑科学家——荷兰的迪克·斯瓦伯教授撰写的脑科学方面的科普书籍,了解一下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和攻击性行为真正的源头。大多数人的情绪问题是在母胎中受到环境的刺激造成的,我们的大脑的问题与生命早期被酒精、尼古丁、自然环境和食物中的毒素以及父母亲的疾病和孕期服用的药物给我们造成的损害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克服这些损伤对我们的长远的影响,就要像食物过敏症患者避开过敏原一样的避开那些容易导致我们情绪变坏的外界刺激。

只有当我们充分的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大脑,了解自然界的时候,我们适应生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才会得到提升。在我们的基因已经无法改变的前提下,适应能力的提升是决定我们寿命的关键之所在。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