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育、终身学习与勤于反思

周有光先生谈教育时,强调了三点:一是教育重在自我教育,二是要坚持终身学习,三是要勤于反思。

周有光先生上中学时,学校里上午上课,下午和晚上是自修时间,学生自己在学校里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自修选修课,这说明民国时期的教育比现在更开明一些。我看我儿子这代孩子没有什么自修时间,我上学时也没有这么多自修时间。但是我比较幸运,我上高中时,我的老师格外照顾我,允许我可以不上课,给了我一把他们办公室的钥匙,让我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他们对我的教育只在乎结果,不在乎过程,只要考试成绩令他们满意就可以了。所以我从那时开始,就有了相当的自由。

前段时间我儿子班里的数学老师生病了,请了一个多月的长假,学校安排了另一个数学老师代课,代课老师时间也很紧张。后来他的数学老师和代课老师就安排我儿子给班里的同学讲新课,因为他的数学成绩是他们班最好的。这件事情令我很高兴,因为这给了孩子一个自我教育和在讲台上锻炼自己的机会。孩子备课备得特别认真,查了很多资料,据说讲得还不算坏。

老师们应该给孩子们这种自我教育的机会,家长也应该给孩子们自我教育的机会。自我教育是一种习惯,要从小培养起来。我一直反对让我儿子上课外辅导班,他从小学到现在,学习和作业一直都是自己搞定的。我没怎么监督过他,更未辅导他写过作业。目前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课外辅导班实在太多,家长们太焦虑了,总是期望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获胜,花钱请辅导老师占用孩子的时间去搞培训。很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让孩子培养起自我教育的习惯,这样的教育我个人是不认可的。

周有光先生到日本留学时,考入了京都大学,京都大学的学业他都是靠自修而不是去听教授讲课来完成的。他和他的爱人张允和在日本求学时,最大的感受就是自我教育非常重要。人总有离开学校的那一天,如果在学校里没有培养起自我教育的习惯,那么脱离学校后就很难再有进步的机会了。一个养成了自我教育习惯的人,每一天都能自我教育,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这样的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会很强,因为他总能通过自我教育来提高自己。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就是终身学习。实际上人要终身学习,首先是要有自我教育的习惯和能力。很多人不具备自我教育的习惯和能力,让他们终身学习就很困难。无论我们在学校里学得多么好,如果我们从学校出来后不再学习的话,我们都很容易被社会淘汰。人类知识与技术进步的速度很快,十年前学的东西,现在已经落伍了,现在学的东西,三五年后也落伍了。如果不继续学习,我们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我因为在学校里培养起了自我教育的习惯,所以我从学校出来后,就住在图书馆附近,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去图书馆自学。我还坚持不懈的写作,这也可以说是对自己学习到的东西在做笔记。每天学习和写作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学习靠的是日积月累,那种希望靠天赋一夜速成的想法是幻想,能够沉潜下来日积月累的学习的人才能学有所成。

我并不是那种最聪明的人,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遇到过许多比我聪明的人,但是我也许是耐力和毅力最好的人之一。我用天天学习和终身学习来弥补自己智力上的不足,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以勤补拙”。古人还说过一句话——天道酬勤,现在有些人羡慕我的生活比较自由,说实话这是我用勤奋换回来的。公道的说,我付出的汗水比别人多,追求又比别人少,老天总得奖赏点什么给我,最后它就给了我更多的自由。

周有光先生说:“先知是自封的,预言是骗人的。如果事后不知道反思,那就是真正的愚蠢了。聪明是从反思中得来的。”这句话讲得非常好,我们要在对自己经历的各种事情的反思中增进智慧。做对的事情要反思,因为也许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而我们可能只是用了一种不够好的解决方案去解决问题。做错的事情更要反思,因为这样的反思可以让我们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反思是很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从反思中能取得重大的进步。

每逢难事要静心,静心干什么呢?静下心来思考和反思,既要三思而行,也要行后三思。一个不思考和不反思的人,这辈子只能活在自大和愚蠢之中。一个不思考和不反思的民族,也是个自大而愚蠢的民族,虽然看起来辉煌和光鲜,但是很容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虽然儒家的先哲曾子教育我们要“日三省吾身”,但真正能做到“日三省吾身”的人很少。做到了“日三省吾身”,起码不会在同一个地方一再摔跟头——孔夫子管这叫“不贰过”,意思是说善于反思者,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遍。反思靠的是自我批评和接受批评,能自我批评和接受批评的人是自信而智慧的人,能自我批评和接受批评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

不要怕困难,困难是我们进步的契机,人在困难中提升自我的速度最快。人都会有点惰性,总是困难在鞭策我们思考和反思。脑子这个东西也遵循“用进废退”这种基本的自然规律,用得多就进步,老是不用就会退化。像周有光、郑集、杨绛、科斯这样的大学者因为经常用脑,活到上百岁思维还很敏捷,就是很好的证明。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