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患者咨询我时,谈到自己手足冰凉,说他们看过一些中医书籍,也看过电视上的养生专家们的讲座,知道手足凉是阳虚的表现,要用温补的药物或食物补补阳。结果有些患者就吃当归羊肉汤,吃附子、肉桂或干姜之类的有温补肾阳作用的药,一吃之后问题百出,身体急剧变差。
更有甚者说癌症和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病,无一例外的都属于阳虚。我也看过一些中医师写的文章,认为癌症都是少阴证,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系列的方剂治疗,所以常常给患者开麻黄附子。结果患者服药后常年大汗淋漓,痛苦不堪。
这些年中医界很推崇扶阳的疗法,给癌症患者大量的用附子和干姜等温阳药的中医不在少数。
某位扶阳大师在世时,许多癌症患者找他治病,简直可以用趋之若鹜来形容。我有幸于他在世时接触到很多经他治疗的患者,大多是吃了三五天他开的药后,病情急剧加重,转诊到我这里来的。
这位大师去世后,他的许多观点被患者们奉若神明,我的微信上经常有人向我推送他的扶阳理论方面的文章。只是向我推送这些文章的人对他的了解,根本不如我自己对他的了解深。我对这些推送,一般都保持沉默,不作回复。
我知道他生前治好了不少真正阳虚的疑难杂症,尤其是心衰的病人,因为扶阳药对心衰患者特别有效。但因为他并非专业研究肿瘤的中医师,所以他治疗有效的肿瘤患者非常少,不过癌症患者们大多还是受到他提的癌病多属阳虚的观点的影响——他几乎认为包括癌症在内的一切病都是阳虚,这实在是极端。
癌症是非常复杂的病,但是人们大多不愿意进行复杂的思考,喜欢用简单的理论来诠释复杂问题。很多人相信癌症是阳虚,有些癌症患者相信可以通过大量喝姜汤改变阳虚的体质来达到治愈癌症的目的,结果出了许多医疗事故。这种偏见现在已经成了一种流弊,所以我撰写这篇文章,破斥这种邪见。
手足冰凉在中医叫“四逆”,或叫“厥逆”,或叫“厥”。《伤寒论》的厥阴病篇有这样一句话:“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这句话详细的诠释了什么叫“厥”,厥的症状就是手足逆冷。正常人的手足是温的,厥者的手足是冷的。
这里没有说到“厥”是阳虚所致,而是认为“厥”是由于“阴阳气不相顺接”。胡希恕教授说这个阴阳气不相顺接,实际上是现代所说的动脉和静脉不能相互衔接(见《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第八章“辩厥阴病脉证并治”)。胡老的说法是不是对的呢?我个人无法判断,也不敢轻率认同。
动脉和静脉不能互相衔接的现象一旦发生,只怕病人就会危险得很。举例言之,人的肝脏靠动静脉双重供血,每分钟约有1000ml血液流经肝脏,如果肝脏的动静脉不相衔接,病人可能命不久矣。
一般动静脉不相衔接,多因血栓或癌栓引起,这多会引起坏肢或猝死,而不只是“手足逆冷”了。而我在实际中接触到的手足冰凉的人,有许多是多年以来都手足冰凉。大多数手足冰凉的患者体力很好,生活不受影响,有的甚至是运动健将。所以我认为这些对手足逆冷的解释并不科学,有一些人的手足冷是病理性的,也有一些人手足冷是非病理性的。
手足冰凉这种现象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导致人体手足冰凉的原因非常复杂,我也很难说清楚,但是我不会把所有的手足冰凉都胡扯成阳虚。我个人认为对手足冰凉的现象,不能简单的归因为阳虚或象胡希恕教授所说的动静脉不相衔接。有些人长期手足冷,但他们是健康的,什么大病都没有,能活到很高寿的年龄,而且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体温低的人寿命更长。
笔者曾遇到一位手足冷的93岁老人,在问诊时详细问了他什么时候开始手足冷,老人告诉我从孩童时代就这样,手足冷了一辈子,但是能活到93岁依然基本健康,说明手足冷不足为虑。我们碰到手足冰凉的人,要更详细的问一下他的综合的状况,不要轻率的将手足凉强硬的诊断为阳虚。
张仲景也没有说过手足逆冷是阳虚,只说过是“阴阳气不相顺接”。而且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治疗手足逆冷,直接以四逆命名的方剂有两张,一是四逆汤,二是四逆散。虽然这两张方子都以四逆为名,但是所用的药物却截然不同。四逆汤是温阳的附子剂,四逆散是疏肝理气的柴胡剂。我们分别看看四逆汤和四逆散的用药指征。
四逆汤: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破8片)
《伤寒论》中与四逆汤有关的条文有十条,分布在全书多个章节中,我都将它们列举如下: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第91条)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第92条)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第225条)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第277条)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第323条)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第352条)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逆者,四逆汤主之。(第353条)
下利,腹胀痛,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第371条)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第376条)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第388条)
这十条中,有三条明确有厥逆的症状。我们可以看出来,四逆汤治疗的患者,在“厥逆”的同时,大小便多是自利的,或者下利清谷。小便自利,是指小便色白、清长、频数,这是虚寒的症状。大便自利或大便下利清谷,是指腹泻,完谷不化,这也是虚寒的症状。其余脉微或迟,均属于不足之脉,是寒证。这里不单凭四肢冰凉而认定患者为阳虚,都是在有明显的兼见证后,张仲景才用四逆汤这样的温阳药治疗。
我们再看看四逆散。
四逆散是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四味药各等分,研碎,服用时用白开水送服“方寸匕”。“方寸匕”是用汉代人常常携带的匕首上的小孔来做量具,用量很少,约1-3克。
四逆散主治什么病呢?《伤寒论》中是这样说的:“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关于四逆散的主治证,历来的《伤寒论》注家多有争执,胡希恕教授认为这里的“少阴病”是“少阳病”之笔误。因为四逆散是柴胡系列的方剂,柴胡系列的方剂治疗的是“少阳病”。另外陈明博士编撰了一本《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选择的“四逆散”的医案中,绝大多数的患者都有“脉弦,口苦,胸肋胀满”的兼见证,而这些也都是少阳证的典型症状和脉象。所以我倾向于认为胡希恕教授的说法是对的,四逆散就是治疗少阳病“四逆证”的。
如果这里的少阴证是少阳证的笔误,那么说明少阳证也可以出现手足冰凉的症状。即便不是笔误,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张仲景对手足冰凉并非一概而论的认为患者是阳气虚衰,都用温阳的附子干姜之类来治疗的。
四逆散症中,患者有小便不利等可能出现的兼见症,这些兼见证并非一派虚寒迹象,所以不能用温阳药,用了就适得其反。而是要用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梳调气机。后世的柴胡疏肝散和逍遥丸等方剂,都是在四逆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民间也有“气得手脚冰凉”的说法,可见手脚冰凉并不见得都是阳虚,气机不畅也可以导致手足冰凉。怎么可以一见病人手足冰凉就草率的下结论说病人是阳虚呢?更不可以草率的说所有的癌症病人都是阳虚这样的话来误导病人。
治病一定要仔细的分析患者的病情,中医的辨证论治特别强调要对病人的症状综合分析,并不会单凭一条症状就给病人下结论。患者也不要因为接触到中医的一点皮毛,就轻率的判断自己是阳虚,滥用温阳药害了自己。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