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寺院,向僧人们学习,是我这么多年来做出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圣人云:“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进了寺院,见到了如理如法修行的僧人们,心中 所有的狂傲顿息,羞惭心使我对自己过去的言行有无地自容之感。体验到了《佛说四十二章经》中所说的“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 渐成深广”的深切含义。
僧人们清净庄严、慈悲和蔼、知礼知节、进止有度,他们脱俗的淡定,平等对待众生的和颜悦色让人心生崇敬,瞬间放下了自己所有的狂妄和傲慢,向他们合十行礼。我再也不敢如过去一样,肆无忌惮的谈论佛法了,与修行有成者的巨大差距,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修行太浅,再去翻看以前自己写作的佛教方面的文章时,有如 芒在背之感。无知而好为人师,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
慧解脱和俱解脱完全是两回事,所谓慧解脱也就是在认知上解脱了,而俱解脱则需要一个人不但觉悟到了,而且还要能够做到,这比登天还难。以前我读季羡林先生 撰写的佛教研究文章,很受他对佛教的批评态度影响,现在再也不敢如此狂妄的批评佛教了。认识到和做到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境界,真正虔诚的佛教徒们将自己置于 最谦卑的地位,将佛陀的教诲一一落实为具体的行动,这与我过去口头上谈论佛教教义有着天壤之别。
唯有自己切实的去修行,之后才有资格来谈论佛教的对与错,是与非。修行后发现过去自己对佛经的理解几乎完全是错误的,用佛教的说法就是停留在“世间法”、 “有为法”的层次上,理解不了“出世间法”的含义。“出世间法”要真正的将佛经中所说的各种行为规范落实到实践中才能体会到,而这确实如禅宗所说的那样, 不是文字能够形容得了的。比如说,文字只能教会我们认识谦卑两个字,却无法让我们真正的变成一个谦卑的人。亲近那些真正谦卑的人,从他们的一举一动之中去学习谦卑,才能让我们变成一个谦卑的人。
我目前只接触过汉传佛教的教徒,从与这些佛教徒接触后,我改变很大。我跟随他们学习佛教礼仪,学习谦卑,学习宽容,学习温和,学习平等对待一切众生,学习 真正意义上的慈悲,修炼清净心,我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不满转为对自己的不满,我在开始重新建构自己的人生,渐有脱胎换骨之感。
把修行说成是一个人的重生是毫不夸张的,修行,一是修正自己不正确的行为,二是积累善行。用佛教的话说就是“诸恶莫作,众善毕举”。只有亲近善知识,这些 才不至于落入空谈。那些如理如法修行的正派僧人们辞亲断欲,身入空门,为众生做典范,的确是一种伟大的奉献。过去我对他们有一些妄议,现在我将这些妄议全 部收回,诚心的忏悔,向他们恭敬的合十行礼,感恩他们在青灯古佛旁,晨钟暮鼓声中,虔诚的学习佛法,提高自己的修养,让我这样愚钝且痴狂的人,有了学习的 榜样。
汉传佛教徒的身上除了佛陀的影子之外,还有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熏陶出来的特有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气息。百闻不如一见,在北京龙泉寺,从僧人们的身 上,鲁钝的我看到了圣人们所说的“圣贤”的现实版,顿生高山仰止之心。与此同时,“己过如山”的认识也就瞬间产生了。也许从现代科学视角去看,他们在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上,尚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但是这些人在精神上的富足,却是毫无疑问的。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正如经济学大师马歇尔所言,塑造一个人的人格,没有比宗教信仰更好的途径了。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