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头都坐断,一剑倚天寒

演出大藏教,言端语亦端。

两头都坐断,一剑倚天寒。

——宋·释道川

直指人心,明心见性,是中国禅宗最大的特点。一切经验的或理论的认识,都不如发自内心深处的直觉有意义。即心即佛,离心无佛,直心即是道场。禅,非言可述,唯心自知。

观照起心动念是凡夫,秉性率直即罗汉。一念不起而言行皆诚者,能得人生之真趣。是与非,可与否,一齐截断,倚天一剑,凌厉、果决、干脆利落。所以日本人说,中国的禅,充满了阳刚之美。

禅,脱胎于佛,又有异于佛。禅是佛在中国邂逅了儒道之后的一种新生物,它融合了中国人的实证精神与自强不息精神。

比丘,在印度语中是乞者的意思。印度佛教的比丘与比丘尼,亦即中国人所说的和尚和尼姑,其原始的身份是一群以乞食为生的修行者。但到了中国禅宗,就创造出了一种与印度佛教徒完全不同的生存方式,禅僧喊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口号,禅僧的这种自食其力的精神,免了世人视之为社会寄生虫之讥。

百丈禅师立下的这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清规,可以说是对《周易》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精神的回应。原始佛教教义中存在着的悲观消极情绪,在中国禅宗这里也一扫而光。佛教在改造中国文化的同时,其自身也被中国文化改造了。

禅的般若中融入了老庄的思想,禅僧的行为规范也不自觉的在向儒教靠拢,出世的禅僧也在学习入世的儒教徒的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禅僧甚至在战争中组成了僧兵,和俗人一道保家卫国。

禅是儒释道在斗争中互相融合的产物,当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发现了佛教哲学体系的庞大与完备时,他们一定被震撼到了。

法显、玄奘、义净等西行求法的义学僧带回的佛经,对中国本土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佛学对中国的冲击,可能是中国本土文化遭受到的第一次革命性的冲击。

儒教徒和道教徒奋起而进行文化自卫,试图狙击这外来文化的入侵。但最后发现这种狙击是徒劳的,佛教徒的宗教热情,佛教教义的精深,让佛教足以与中国的儒道两家鼎足而立。

中国人应该感谢佛教为中国文化的多元化作出的贡献,正如今天的我们应该感谢西方文明冲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后,促进了我们社会的进一步解放一样。

儒道两家一直都没有放弃与佛教的斗争,从最初的排斥,到后来制造“老子化胡说”,把佛教矮化为道教的分支,再到完全接纳,最后终于把佛教本土化,改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禅。

佛教是释迦牟尼发起的一场针对古印度传统文化的革命,禅是中国知识分子借助佛教这个外壳发起的一场针对中国传统的儒道文化的革命。但革命的结果都是融合,佛教在革命的过程中融合了古印度传统的轮回思想,禅宗在革命的过程中也融合了中国儒道文化的精髓。

宋明理学是儒学在佛教的冲击下产生的新产物,禅中有宋明理学的影子,宋明理学中也可见禅的踪迹。宋明理学和禅是儒教和佛教在对各自繁琐驳杂的传统的反思和沉淀。

理学家的“致良知”和禅僧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其实没有本质区别,宋明理学的太极或无极理念,与禅僧的“空即是一,一即是空”的思想也颇为接近。战争的结局便是彼此的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凡事一旦形成足以统一天下的势力,便会沉重得令人透不过气来。佛教如此,儒学如此,道教亦如此。唐宋明清,我们这个国家有限的民主,正是通过儒释道之互相竞争与融合实现的,中国文人和艺术家之所以还能保持一点灵气而不至于太过木讷,皆有赖于此。

禅僧身上流淌着革命者的血液,禅宗不但对儒家和道家产生冲击,也在佛教内部引起了地震。当中国禅宗思想真正的先驱人物之一道生和尚提出一阐提那人(十恶不赦之人)皆可成佛时,整个中国佛教界都对他群起而攻之。道生无奈,几无立足之地,算得上是四处逃窜。

后世禅僧呵佛骂祖之举,往前推几百年,必不为佛教界同修所能容忍。《六祖坛经》一扫印度佛经的啰嗦繁琐的传统,无论从教义还是文体,都相当中国化了。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本成功本地化的《坛经》,禅宗的影响力是不会如此巨大的,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也势必削弱不少。

《坛经》把佛法本土化、简易化,佛教六度——持戒、忍辱、布施、禅定、精进、般若,被简化得独重般若(觉悟、智慧);戒、定、慧被一体化,慧得到了强化,戒和定被弱化。而“禅定”被诠释为“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繁琐的修证过程,被简化为“明心见性”四个字,这是多么的契合中国人的重实证的民族性格呵!也极大的迎合了普罗大众不愿思考与修行的惰性。

中国人打心底里就不信有神的宗教,孔子早就表达过他的“六合之外,存而不论”、“敬鬼神而远之”的立场。即便是提倡信鬼神的墨子,亦明确表示,他祭出鬼神来,只不过为了使人有所敬畏。

禅宗的“一剑倚天寒”,说到底是将儒释道融合为一体后,再精简化和专一化。

精简化到普罗大众都喜闻乐见,精简化到习禅成了一件简单而又有趣的事情,精简化到普通中国人只要记得一句“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或“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即可洋洋自得于自己也得到了禅之三昧。

有谁不乐于在减少自己的烦恼的同时,提高一下自己的品味与格调呢?只是自古知易行难,知行合一,觉行圆满,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自古至今,喜言顿悟者,多表里不能如一的轻浮浅薄之徒。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也正是禅的产物。

两头都坐断,一剑倚天寒,又何尝不是浅薄之至呢?此亦是禅之流弊矣!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