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束缚,乃得自在

隋开皇十二年,后来被奉为禅宗四祖的司马道信,正值十四岁,还只是个小沙弥。

有一天这个小沙弥去礼谒禅宗三祖僧璨大师。

初礼三祖时,道信对僧璨说“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

三祖反问:“谁缚汝?”

道信道:“无人缚。”

三祖道:“何更求解脱乎?”

道信禅师闻言,当下大悟。

这是禅宗史上的一段公案。说的是四祖道信禅师得三祖僧璨大师的指点,闻言大悟的事情。

这个公案翻译成现代文,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四祖司马道信禅师见到三祖,纳头便拜,请三祖僧璨赐予他解脱的法门。

三祖反问四祖:“有谁绑着你了吗?”

四祖回答没有。

三祖接着追问:“既然没有人绑着你,还求什么解脱呢?”

四祖闻言立即大悟。

据说就这么一问一答,四祖道信禅师就算是领悟了甚深佛法。

禅宗的故事,多少都有点浪漫的色彩。把一件极难的事情,三言两语的解决掉。这样轻巧的解决方法,对我这样的俗世凡夫来说,不具备操作性。

现实中,一个人不是没有顿悟的时刻,而是顿悟之后是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呢?我个人表示怀疑。

一个人的一生,受束缚是客观存在的。法律的束缚,世俗的束缚,亲情的束缚,友情的束缚,还有人体肉身对衣食住行性的需求,无不束缚着我们。

一个人想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是几乎完全不可能的一件事。

那么,什么样的人受束缚最少呢?

星云大师给出了一个答案。有一次星云大师接受采访时说,他一辈子没有与任何一个人走得太近,所以一生甚少牵挂,乐得轻松。

对此,我多少有点同感。

我从上高二开始,渐渐的只喜欢读书写作,不喜欢与人密切的交往。等到考入大学后,这种倾向就愈演愈烈。

从学校出来后,干脆在国家图书馆附近定居,多数时间泡在图书馆中或者呆在自己的书房里,读书,学医,写作,制药,治病,栽花种草,如此这般的活着,转眼间到现在快二十年了。

如今就已经完全习惯了这种生活,我这生不会有多大的波动,余生基本上也只会是循着这个足迹,波澜不惊的活下去。

所以我的朋友极少,假如不是偶尔的结交了几个生死之交的话,可能更会像独行侠一样。

如今我的知己也大多“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天各一方了,一年到头也就偶尔聚一两次,真如古人所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了。

所以回归到日常生活中来,工作和家庭生活之余,便是长年累月的形单影只:一人,一堆书,一部手机,一台电脑。

窃以为,人的精神上所受的束缚,绝大部分产生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越简单,精神上所能受到的束缚也就越少。

一个人若能把人际关系简化到待人友善而又不亲昵密切的程度,不去给自己构建一个庞大而又沉重的人际关系网,不去在群体生活中寻求存在的意义,也就离解脱各种束缚不远了。

至于这具臭皮囊要吃喝拉撒睡,还要过性生活,那是天性使然,若始终跟这点天性过意不去,就走进了一种偏执的状态,那就没什么好讲的了。

当然,更彻底的挣脱束缚,还需要我们自己有达观知命的生活态度,有洞晓世事人情而又以宽为怀的人生智慧。不然的话,一个人呆久了,就容易因为过度孤僻产生的偏激情绪而走入另一种极端。

个人内心深处的情绪作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

以我个人的经验,之所以会有情绪作乱,无外乎工作强度太大,或个人思想还不够豁达圆融,若能调整好自己的工作节奏,多读点书,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久而久之,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情绪了。

跟人没什么瓜葛和过节,跟自己也没什么瓜葛和过节,那就真的从各种束缚中彻底的挣脱出来,自在逍遥了。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