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了多年的对各种人生意义的质疑之后,我接受了这样的人生态度: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并且在可以预计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不打算改变自己的这种人生态度。
以前我看过一个科学家与一个有神论者之间的对话,可惜现在忘了这个科学家的名字,在谈到人生意义这个问题时,这个科学家笑了,他觉得讨论这个问题不如讨论下顿饭的着落更有价值。
哲学家罗素先生说他小时候因为思考人生意义这个问题,最后很抑郁,整天闷闷不乐,觉得人生毫无意义,既漫长又无聊。直到后来,罗素先生接触了数学之后,发现了数学学起来真是有趣极了,这才变得很快乐。
当然,罗素其实是一个爱好很广泛的天才式人物,他在文学、历史和哲学方面也建树不小,甚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二战期间又乐于参加社会活动,因为反战,罗素后来和爱因斯坦一起发布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爱因斯坦一生最爱看的就是罗素的书。除了学问之外,罗素还乐此不疲的谈了一场又一场的恋爱,一生结了四次婚,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个人曾经如此抑郁。
季羡林老先生在耄耋之年回首自己的一生后,说觉得人的一生实在是毫无意义的。不但功名利禄毫无意义,就是自己等身的著作也是毫无意义,社会地位、在学术界的声誉、留下的学术思想都是毫无意义,所有一切都不过一场空而已。
我在上中学的时候也在思索人生的意义何在,因而被我的老师引进了哲学的殿堂。因为要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学哲学,当然,宗教徒会另有看法,不过我的恩师不是个宗教徒。记得那时候,我经常在教室外的走廊里找我的老师谈心,谈论一些在那个年龄段很少有人去思考的问题,我的老师很少直接回答我,只是根据我的提问,从他家里带来了一摞又一摞的书放在我的课桌上,让我去阅读。
作为一个理工科生,思考这些问题有点儿不务正业。但是那时我其实很烦恼,一方面我的学习成绩很优秀,另一方面我又因为学习压力和成长引起的各种心理问题而苦恼不已,我需要自己走出来。
前些年,我曾给我自己的人生赋予过很多“意义”,设置了很多人生目标,让自己去追求。但渐渐的,我被自己恶心到了,最后觉得这些“意义”都很扯淡,不过是一种自我催眠的说法而巳。有一段时间,我看了大量的人类学著作,从这些著作中,发现这个世界上各个族群,追求的人生意义大都不一样,有一些族群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标准在其他族群看来,是很可笑和荒唐的,但他们自己却郑重其实地对待这一切。
人生意义是一个非常主观并且非常个人化的问题,有一些人认为这样的人生有意义,另一些人认为那样的人生有意义,在我的老家,多数人会觉得有钱的人生有意义,如果一定要追根究底的问下去,为什么有钱的人生有意义,大家也说不上来。我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向我灌输过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观等观念,如今看起来,都是一些连他们自己也没想明白的陈腐的、从大众中习得的观念。我这个人对于未经自己认真思考和验证的观念不太容易接受。
在一本人类学著作中,我看到某个人类学家记载的萨摩亚人教育子女的方法,据说萨摩亚人在儿女很小的时候,会经常的刺激他们兴奋起来,然后迅速让其失落,这样教育起来的萨摩亚人成年后性格平和、淡定,幸福指数很高。萨摩亚人这个族群在教育子女这个问题上就很智慧,让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亢奋-失落”这种人生模式很适应,长大后就不会因为人生的波折而懊恼,心态自然很冲淡和平和。
如果我们反复去思考人生意义,反复去追求实现人生价值,最后可能也会经历无数次的从亢奋到失落的人生体验,最终渐渐会明白,人生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终极的价值和意义。
我去北京周口店看北京猿人遗址时,站在那生活在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雕像前,看着那望着远方若有所思的雕像,想着在五十万年前,我们的这位祖先他在思考什么呢?他有没有思考过人生意义这个问题?那么他的人生意义实现了没有?我们今天来评价,他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些问题统统没有终极正确的答案。
罗素先生说,他思考人生意义的结果是,他放弃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转而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之中,乐而忘忧。孔夫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来到这世上,短暂的一生,若被某种莫名其妙的,也不知从何而来的人生意义束缚住,绑住了自己的手脚,活得多憋屈。我宁愿选择一些我愿意“乐之者”的事情去做,而不是选择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去做。
我们中国的父母总是喜欢给子女讲大道理,而忽视子女的兴趣爱好,长大后的中国成年人,也很喜欢谈论人生意义这样宏大的话题,但是却没有几个人活得真正的快乐,因为我们很少有人有自己的人生兴趣。
我小时候对音乐和医学很感兴趣,我的父亲跟我说,戏子从古至今都是三教九流中的下三流,是最没有出息的,就这样粗暴的扼杀了我学音乐的爱好。直到我长大成人,能够独立自主后,我才重新捡回了这一爱好,学起了古琴。如今,北京城里不让自己的孩子学音乐的家长少而又少,不过我看到的多数所谓的兴趣班的学生,都是被家长绑架着去学习所谓的兴趣课程——他们根本对自己所学的毫无兴趣,我们这些做家长的,自己不明白兴趣为何物,如今对兴趣就只有这种粗浅的理解。
我自己对兴趣这个问题是有发言权的,我的独立而又鲜明的个性在这个问题上帮助了我。在被我父亲阻止了学音乐之后,我一度热爱文学,就自己组建了一个文学社,背着我的父亲和老师,偷偷摸摸的阅读了大量的所谓的“不正经”的课外书——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在初中时代,我的阅读量超过了教我语文的老师,这一点他自己当面向我承认。到了高中时代,我的写作水平已经相当不错了。我所体验到的人生兴趣完全是自动自发的,是家长想阻拦都阻拦不了的,是孔子所说的沉浸在其中“三月不知肉味”的一种东西,不是取个兴趣班的名字,然后被家长逼着打着去上课的那种“兴趣”。
我很感激我高中时代的几位老师,他们没有再扼杀我的兴趣,给予了我最大的自由度。那时候我的恩师给了我一把他办公室的钥匙,告诉我,如果我不愿意去听课,我可以不上课,到他办公室里自学,看自己想看的书。后来我确实很少听课,多数时间沉浸在自己的阅读之中,阅读中感到迷惘的时候,会向我的老师请教。以至于后来到了大学,我对大学老师上课点名查岗的做法很不适应。
今年我三十七岁,除了小学阶段在我的父亲的眼皮底下,受过一些束缚之外,我此生几乎再没有受过束缚。我知道我身边的很多人觉得我这个人十分的怪异,就连我的老婆也说,她已经放弃了理解我的想法的努力。我的思想、言行和文章在他们看来,与现实相去很远。如果现实是他们所描述的那样,我这一辈子,就从来没在“现实”中活过,相信将来也不会活在大众所认为的“现实”当中。对我来说,无法让我不可遏止的去热爱的事情,就算打死我,我也是不去做的。无法让我真正喜欢的一个人,同样也无法让我愿意与他(她)坐在一起交谈甚欢。
我想在我自己的余生,我不会再像年轻时代一样,做那么多的无用功去寻找所谓的人生意义,而只会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因为我已经无需他人,甚至也无需自己认可我的人生,我不再需要一个人生意义来做我的精神生命的支撑,人生苦短,时间那么宝贵,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一生也做不完,何必再自寻烦恼去给自己套个人生意义的套子呢?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