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贵州一女童,感冒后因肺部残余伏邪,引发哮喘,咳喘严重,可闻及哮鸣声,患者母亲为一对笔者医术颇为了解之网友,事急之际,求助于我,希望我开张处方救急。虽未见到患儿,但是据其母亲的描述,基本可判断为肺热,于是以麻石杏甘汤原方:
麻黄3g,杏仁6g(打碎,后下),炙甘草3g,生石膏15g(先煎)
患儿服药两天,所有症状消失,完全恢复健康。
患儿此前每次感冒后,基本都会哮喘发作。另一老中医亦以麻杏石甘汤为主,加味金银花、蚤休等药后,服药无效,患儿最后需要进医院打抗生素才能缓解。
案例二
某老年男子,素有风湿、肺结核等宿疾,此次发作,膝盖红肿,小便艰难,于本地寻医多方治疗无效,后本地某中医以四妙丸为主方,加味多种药物,治疗非但无效,病情反而严重,膝盖红肿得厉害,痛不可忍,小便不出,家人慌乱,想采取手术治疗。
患者女儿一直对我的疗效很信任,向我求助。
我认为患者的病就属于四妙丸适应症,应该用四妙丸和归脾丸治疗,嘱白天服用四妙丸,临睡前服用归脾丸。患者家人不解,四妙丸所用的药,前面的医生全部开了,而且开的药比四妙丸全面多了,既然那么一张处方无用,四妙丸怎么会有用呢?不过患者女儿还是选择信任我,嘱患者服用四妙丸。
服药两日后,患者情况好转,肿消,小便调。继续服药后,好转。
这两个病例,前面的医生的处方思路都没错,但是这两个医生都已经习惯了在经典处方的基础上加味,结果画蛇添足,反为不美,没有疗效。对其处方进行删减后,疗效立竿见影。
这说明中医治病之时,力度要用到恰到好处,少一味药固然无效,多一味药也会无效。中医的经典名方,很多是历经无数人的人体实验,被证明了卓有疗效的,所以才成为名方。我们在辨证用方时,选定了该思路,最好是不要再自作主张,对原方画蛇添足。这两个案例也给了我自己一些启迪,擅改古人效方,恐怕是中医临床疗效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