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药院方》中治胃潴留和胃积水的“通膈丸”

历史上以通膈丸为名的方剂有多个,本文所介绍的通膈丸出自《御药院方》。该方组成为槟榔3两(90g),麸炒枳实4两(120g),制法为将以上药共研成细末,以炼蜜为赋形剂,做成梧桐子大小(黄豆或豌豆大小,直径约5-7mm)的丸剂。每次服用30-50丸,每于饭后用生姜汤或温开水送服。由于本方没有现成的中成药,所以患者要用丸剂,需要自己按照以上方法炮制。当然,也可以改成汤剂煎服,汤剂的成人用剂量为:槟榔9g,麸炒枳实12g,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饭后各一次。

本方有下气通膈,消饮利水的功效,主治胸中气痞不通,水饮停滞。此种症状与现代医学中的胃潴留和胃积水颇为相似,其常见病因有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胃轻瘫、胃癌等。患者胃胀满不适,且常伴胃震水音,幽门有不完全性梗阻者可能还会呕吐,有时呕吐出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有时也可能单纯地只有胃液上泛。传统中医根据这些症状,认为这是胃中的水饮停滞。

本方中的槟榔和枳实均有促进胃蠕动和胃排空的功能,槟榔还有较为明显的利尿作用。传统中医认为这二者均属理气消胀药,能除胀消滞。相对于治疗同类疾病常用的大黄和牵牛子等有攻下作用的药物,槟榔和枳实的安全性较高,患者服用后不易出现明显副作用。但本方对胃癌等较为严重的疾病,只有一定程度的对症治疗作用,不能单纯依赖其抗癌。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微信:zhouzhiyuan1979,微信公众号:zhouzhiyuan36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