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是指由各种因素引起肾脏损伤的一种疾病,肾脏病会导致肾脏的生理结构出现改变,肾功能出现障碍。通常,肾脏疾病的分类可以按照肾损伤的原因分为原发性肾脏病和继发性肾脏病,按损伤的病史又可以分为急性肾损伤(AKI)和慢性肾脏病(CKD)。急性肾损伤是指在7天或更短的时间内肾功能急剧下降;慢性肾脏病是指持续超过90天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部分急性肾损伤患者经治疗后无好转,会转变为慢性肾脏病。
肾脏为人体核心代谢器官,尿素氮、肌酐、尿酸等代谢产物及毒素都要通过肾脏的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再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肾脏还负责根据机体需求调整尿量,控制水分摄入与排出,防止脱水或水肿,所以肾功能失常者可能会出现水液代谢障碍。
人体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也需要肾脏调节,肾素还能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维持机体血压的动态平衡。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刺激骨髓造血,如果EPO分泌不足,会导致肾性贫血。我们摄入的药物和食物中的有毒部分,也有赖于肾脏代谢。
所以肾功能不全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问题,给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可通过血液检查和尿液检查来确定肾功能是否完好。轻微的肾脏病无明显症状,但进展中的肾脏病会导致人体水液代谢困难,尿液中尿蛋白过高,血肌酐、尿素氮和尿酸等升高,肾炎患者还会出现与感染相关的指标升高,严重者会导致肾衰竭。
我国肾病患者人数众多,我国居民成年人中慢性肾病的总患病率为10.8%,也就是说我国成年人中,约有1.2亿人患有慢性肾病。2017年,我国上海市嘉定区调查社区内6795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的慢性肾脏疾病流行病学数据发现,在调查对象中有9.7%检出蛋白尿,6.1%的老年人检出血尿,肾功能下降的老年人占有6.9%。
慢性肾脏病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梗阻性尿路疾病、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有关。而且慢性肾脏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一级亲属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29.7%,这与基因和生活习惯均有关。
通常,入院治疗的各科病人,基本都会检查肝肾功能。肾功能不全者,许多检查和治疗不能正常进行。因为肾功能不全,无法正常代谢,一些对人体有害的药剂无法及时排出,就很容易造成医疗事故。比如造影剂(如碘或硫酸钡等)如果无法正常代谢,留在体内时间过久,就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新的疾病。故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在医院进行需要使用造影剂的增强CT等检查。许多药物也具有肾毒性(比如一些抗生素或抗肿瘤药),肾功能不全者服用就会有危险,正常人服用的时间长了也有可能导致肾功能不正常。有许多中药有肾毒性,使用时也应注意,滥用中药补品所致的肾功能损害屡见报道,这与公众对肾脏病知识的缺乏有关。
实际上,临床中,有许多肾功能不全患者是因为服药所致,这种就属于继发性的肾脏病患者。比如,过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对化疗药物或靶向药物不耐受等,都可能造成肾损害。一旦肾损害了,就要采取相应措施恢复肾脏功能,必要时应停止对肾脏有害的治疗。肾功能若长久不能恢复,会带来许多后续的麻烦。所以长期服药者,定期复查肝肾功能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微信:zhouzhiyuan1979,微信公众号:zhouzhiyuan36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