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概述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是指由于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肝脏损害及其一系列的病变,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症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及酒精性肝硬化等5种类型。若患者尚存在乙型肝炎、肝癌或肝脏转移癌等其他肝脏疾病,同时又合并酒精性肝病,则其病情更加严重。长期酗酒者罹患酒精性肝病的风险更高,严重酗酒时,甚至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导致肝功能衰竭。

为什么酒精会对肝脏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这要从酒精在人体的代谢过程说起。酒精进入人体后,90%以上要在肝脏代谢。酒精在乙醇脱氢酶(ADH)的催化下,会氧化为乙醛。乙醛再在乙醛脱氢酶(ALDH)的催化下,转化为乙酸。乙酸再发生化学反应,最终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出体外。

乙醛是毒性很强的代谢产物,可直接破坏肝细胞。乙醛与蛋白质、DNA结合,干扰细胞功能,损伤线粒体,导致能量代谢障碍。乙醛还能抑制肝细胞修复能力,促进肝脏炎症化和纤维化。而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兆。肝纤维化后继续发展,就会转为肝硬化,继而发展为肝癌。

长期饮酒会导致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活性升高,产生大量ROS,攻击肝细胞膜、蛋白质和DNA。肝脏的抗氧化剂(谷胱甘肽等)被过度消耗,无法中和自由基,这会导致肝细胞损伤和死亡。乙醛还能抑制脂肪酸氧化,促进脂肪合成,导致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堆积,形成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发展的基本路线为:酒精性脂肪肝→肝炎→纤维化→肝硬化→肝癌(HCC),一旦发展至肝硬化,这一过程就不再可逆。

不饮酒是预防酒精性肝病的最佳办法。如果无法禁酒,就要限制饮酒的量,男性≤40g酒精/天,女性≤20g酒精/天。因工作原因不得不长期饮酒者,应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前体(如N-乙酰半胱氨酸)。并均衡饮食,尽量选择高蛋白、低脂、富含维生素B族和叶酸的饮食。还应定期体检,做肝脏超声检查,同时检查肝功能和甲胎蛋白。

中国古代的医生们很早就发现了酒精对人体的损害,《黄帝内经》的“上古天真论”特地指出“以酒为浆”(过度饮酒的意思)是人体致病的重要原因。《伤寒论》的作者张仲景在“桂枝汤”条文中就指出“酒客病不可用桂枝汤”,张仲景还特地提到了“酒疸”——由饮酒导致的黄疸。可见在汉代及其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医生们就发现了长期饮酒者的身体体质与正常人不同,容易染上黄疸类疾病。

宋代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进一步指出:“五疸,唯酒疸变证最多”,意思是说,“酒疸”的病情复杂,预后不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过量饮酒的预后不良作了进一步的说明,他说:“过饮不节,杀人顷刻”。

我国古代医生也发现了饮酒与腹水之间的关系。如《张氏医通》中就提到:“嗜酒之人,病腹胀如斗,此乃湿热伤脾而成此病”。《景岳全书》也指出:“少年纵酒无节,多成水鼓”。这里的“腹胀如斗”和“水鼓”都是肝硬化腹水的症状,这是酒精性肝病发展到晚期的典型症状。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只能遵循对症治疗的原则,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若患者能中止饮酒,其肝脏病变的速度可延缓。但酗酒者往往多存在其他问题(比如创伤后综合征、双相情感障碍或边缘型人格障碍),以至于形成了物质依赖,所以戒酒非常困难,预后也很差。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微信:zhouzhiyuan1979,微信公众号:zhouzhiyuan36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