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脉诊为中医“四诊之末”

号脉是中医看病的重要标志,那么号脉到底重要不重要呢?医生和患者似乎都认为中医的脉诊很重要,但是李时珍却并不这样认为。

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和《脉诀考证》是中医脉诊教学的重要著作,李时珍在他的著作中却说:“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不知脉在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世上的医生和病人,大都认为脉诊为中医最重要的诊断办法,但是殊不知脉诊在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中,却是最不重要的,只不过是一种巧技而已。一个有水平的中医师,要想准确判断病人的病情,一定要重视各种临床资料的收集。

李时珍的这种态度非常求真务实,他的学著作和他编写的《本草纲目》一样,都是他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实经验。李时珍是有丰富的脉学知识的,他的《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和《脉诀考证》参考了上百种脉学著作,堪谓脉学的集大成者,尤其《濒湖脉学》,更被誉为中医四小经典之一。从明清开始,《濒湖脉学》即是中医教育的入门教材,直到现在仍然如此。

为什么李时珍主张脉学为四诊之末,在四诊之中最不重要呢?这主要是因为中医脉诊的确不准确,最早提出这种意见的不是李时珍,而是《黄帝内经》的作者。在《黄帝内经》的《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中,黄帝与岐伯之间有这样一段对答:“帝曰:余闻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岐伯曰:治之极于一。帝曰:何谓一?岐伯曰:一者因得之。帝曰:奈何?岐伯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帝曰:善。”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黄帝在向岐伯请教诊病的关键,岐伯说了很多关于色脉的观点后,又说了最关键的其实是要“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中医诊断疾病,关键之关键,要在确保病人的隐私得到充分的保护的前提下(所以要“闭户牖”,也就是关好门窗,以防病人隐私泄露,让患者安全放心),向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和望诊。要了解患者真实的体征,体察患者的神色。也就是说岐伯本人虽然讲了许多脉诊的话,但是他也认为脉诊不如问诊和望诊重要,这与李时珍对脉诊的态度是一致的。

把脉诊当作中医最重要的诊断手法,是我国民间积累下来的不正确的历史成见,这种历史成见对诊断疾病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因为当这种成见发展到极致的时候,许多人便故弄玄虚,只号脉,根本不详细的收集病人的其他信息,看病全程与病人基本无交互,号完脉就自顾自的开处方,这样看病效果当然不会理想。

问诊和望诊的重要性比号脉大多了,甚至做好了问诊和望诊后,都不一定需要号脉,有时诊反而会导致医生判断错误。如果我们不耐心收集患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信息,就无法对症用药,也无法掌握患者的禁忌症,开出的方子的效果无法保证,安全性也无法避免,这就背离了医疗安全有效的原则。

患者也不要因为迷信一种偏见,而把自己的生死交由连李时珍和岐伯都不敢寄予厚望的诊。找中医看病,不要把号脉当作最重要的凭据,而是应该真实且详细的告知医生自己的各种症状、用药过敏史、家族疾病史等,也不要自作聪明地给自己下诊断,这样可以让医生对自己的情况有更详细的了解。更不要一句话都不说,伸出手让医生脉,考医生的水平。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患者,不肯告诉我她得了什么病,也不告诉我有何不适,只是伸出手来让我脉,让我凭号脉去判断她得了什么病。

医生碰到这样的患者怎么办呢?我是一句多余话都不说,不收任何费用,开一副四平八稳的方子,药味越少越好,副作用要完全没有。告诉患者只吃一副药就行了,如果吃一副药无效,就另请高明,以此来治疗患者的迷信和偏执。治病是生死攸关的严肃的事情,患者不严肃,医生就不要贸然给患者治。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