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世界豁达乐观的活着

中国古代文人中,我最喜欢的人是苏东坡。他真实、豁达、适应能力强,能屈能伸,无论遭遇什么,他都能一如既往的豁达自在。孔夫子说四十而不惑,苏东坡在四十岁后的人生中的表现堪称完美。

有个关于苏东坡的故事说,有一次苏东坡洋洋自得地认为自己参悟佛法有成,达到了“风吹不动”的境界,自己很得意的写了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还赶紧写在纸上,让书童把这诗送给他的好朋友佛印和尚看。他满以为佛印和尚会大加赞赏,没料到佛印和尚只回应了两个字:放屁。

苏东坡看到佛印给他的纸条,勃然大怒,气冲冲地过江找佛印理论。佛印不开门,只在门上贴了一联:“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东坡看到后恍然大悟,哈哈一笑,知道自己所谓的境界是说得到做不到的。

我因为这个故事而越发喜欢苏东坡,因为这才是真实的人性。唯大英雄者能本色,苏东坡是一个以本色示人的人。我害怕那种完美无缺的人,对他们总是敬而远之,现代媒体经常塑造完美无缺的偶像,我一概将这些人视为伪人。真实的人总是有点儿美中不足,或者说美中不足才是真正的美。

如果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把自己驯化得一点情绪都没有,那这个人是非常可怕的,实际上这样的人是不存在的。我们大脑的边缘系统掌控着我们的情绪,正常的情绪反应是生物在自然界中生存必须具备的本能。苏东坡这样的既理性又感性,时不时有点情绪反应的人才是正常人。

苏东坡一生屡次被贬,到了人生最后的时刻,皇帝老子终于想要起复他,算是他晚年生活的一点亮色。他的政敌生怕苏东坡报复他,赶紧派人向他示好,苏东坡豁达大度,表示自己根本没放在心上。可惜的是苏东坡在回去的路上得了传染病,就此辞世,这次起复就此告终。倒霉吗?未必!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苏东坡一生活得很精彩,犯不着在乎这些得失。

苏东坡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他每次被贬没多久,便又在新地方和新生活中其乐融融,这种超强的适应能力让他写的诗词都特别可爱。人这一辈子在顺境中喜气洋洋不足为怪,在逆境中仍然其乐无穷就很了不起。苏东坡最多的时候要种十几亩地养家糊口,我在乡下种过地,知道按照原始方法种十几亩地是多么的辛劳。但苏东坡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依然乐观豁达,这尤其让人佩服。

我研究医学,把人类的瘟疫史也算是粗略了解了一下,知道眼下的灾难会持续很久,我在心中早已经接纳了它。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每当人类这个物种过度繁殖时,瘟疫和战争便不可避免。唯有如此,才能保持物种间的生态平衡。所以这是大势所趋的自然规律,用不着对它有太多的情绪化的想法。灾难发生后,想尽各种办法减灾就行了,恐慌和愤怒无济于事。这场灾难会让所有人意识到人生就像在大海中遇难一样,每个人只能靠自己救自己。政府和社会的救济能力始终是有限的,自我未雨绸缪更重要。

我看到许多城市的居民在其他城市发生灾难后,自我感觉良好的认为自己的城市能做得更好。这是对公共卫生事件缺乏了解而产生的错觉,没有一个政府和城市可以在公共卫生事件中表现得令人满意,因为公共资源是有限的。

我没有参与北京城的这次大抢购,因为我提前已经做好了充足的预备,我甚至在此前的一篇文章中把北京城的这波疫情的具体日期都推算得差不多——我当时认为北京城5-7月份会面临很大的防疫压力,所以北京疫情迅猛发展在我意料之中,我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

在这样的年头,我们要有点苏东坡的精神,无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都要能豁达乐观。地球上生活了这么多人,多到需要两个地球才能养得活,大家的生存状态艰难点是在所难免的。我们要学会在简单枯燥的生活中自得其乐,当一个人与一株草木对视都能心生欢喜时,再困难的日子也不会那么难熬。

苦难没有那么可怕。我20岁那年的春节流落在济南火车站,身无分文,好几天没有吃上一顿饭.那时候我最想的是能有一块钱,买几个烧饼充充饥,后来我把随身携带的几本书卖给火车站候车的一个大学生,得到了五块钱,如愿以偿的吃上烧饼了,吃着烧饼的时候我感觉生活太幸福了。人饿了很久,一饱口福即是最大的幸福。那时我想再苦难也莫过于此吧?这样的苦日子熬过去后,我几乎能忍耐一切苦日子,也能在艰难的生活中自得其乐。

很多人希望阴霾尽早过去,恕我直言,这阴霾一时半会儿是去不了的。聪明人要学会适应新环境,放下心中那些不可及的期待和幻想,在真实的世界中寻找新的乐趣,这样才能不辜负此生。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