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不良情绪给我们造成的伤害

今年大年初一,我给我四叔打电话拜年,顺便和他聊了一些家常。我们家族中有一些涉及到我家的矛盾,基本上都是父亲兄弟四个的积怨引起的。我对我四叔说,因为疫情的原因,我现在不能回家,但是我希望我能代表我自己一家宽恕一切,同时如果我们家人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也恳求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宽恕我们一家,用亲情来消除所有积怨。

四叔对我的表态持非常肯定的态度,他对我说当一个人选择了原谅而非仇恨的时候,自己会轻松许多。我四叔接受的学校教育虽然不多,但是却读了不少书。四叔家是我的第一个图书馆,我在小学阶段就把中国古典文学经典读完了,因为四叔家藏了大量中国古典文学著作。

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我又因为我哥哥酷爱买书,把我哥哥当时能买到的世界文学名著也读完了。我们那个年代的农村没有别的精神生活,读书是唯一的消遣,阅读帮我们打发了不少无聊时光。我哥哥实际上也深受我四叔影响,他的阅读习惯也是被我四叔家的藏书培养起来的。

我四叔年轻时脾气不好,他为人过于直爽,又有侠义心肠,所以经常因为一些自己看不惯的事情拍案而起或为那些被人欺负的人打抱不平,有时不惜与施暴者动武。而且因为他习武有成,十里八村很难找到对手,大家都怕他。这让他解决问题的时候缺乏耐心,更喜欢别人听他的。他的目光锐利如电,不要说动手打架,仅以冷峻的目光盯着人家就能让人心中犯怵。

我父亲兄弟四个性情很相近,他们都不是坏人,甚至可以说都充满了正义感,但是却又都不善忍让。我父亲也习武,但是他年轻时就像是家族中的族长,擅长通过说理来为家族成员以及村里的村民排忧解难。他读过一些书,当过几年村干部,在村里德高望重。他从村干部的位置退下来后,村民们有纠纷还是到我家里找我父亲评理,所以他就像村里的法官一样,为大家调解矛盾和裁决是非。在我小时候,我们家里一到夜里就很热闹,许多闹矛盾的村民到我家去请我父亲为他们调解矛盾,我父亲调解后给出的意见总能让大家心服口服。

因为这个原因,我觉得我父亲兄弟四个最后都走向了极端,他们在家庭生活中不太懂得尊重别人的想法,都太看重自己的判断和感受了。久而久之就发展成一种威权主义风格,总希望别人服从自己的意见而非倾听其他人的表述。兄弟四个都如此,互相之间的争执自然就多了起来。彼此之间习惯了用威权主义的这一套来交流,经常就要闹不愉快,互相不能原谅。

这样的交流方式在中国司空见惯,可能在全球也是如此,威权主义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总有人以抷救世界的名义对他人横加干涉。这种彼此互不相让,每个人都希望对方服从自己的交流方式最后很容易发展为仇恨和暴力。因为这不是一种基于尊重、理解和宽容的沟通模式,而是一种要求其他人服从自己的命令的沟通模式。

无论这种沟通模式看起来多么正义,其本质都难逃暴力的影子,而且往往交流的双方都错误百出但是自己却没有自知之明。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我们习惯称之为“家长式”管理模式,我们的家长最爱批评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他们总要求孩子服从。

从小我就对这种模式很反感,我相信大多数孩子都如此。今天新生代的孩子们敢于反抗自己的父母,所以这种情形似乎在扭转。我是直到三十岁后才意识到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中长大后,我们会不擅长与人沟通和合作,最后都成了单打独斗的英雄,在一起合作时则矛盾重重,互相倾轧——每个人的心中都很容易对其他人产生憎恨心理,总有用暴力语言或暴力行动解决问题的冲动。这实际上让大家都很不舒服,原谅他人虽然会让自己舒服很多,但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做不到原谅别人,因此也就不能放过自己。

憎恨情绪和暴力冲动既会伤害别人,也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伤害,许多人因为这种负面情绪过得很不快乐。佛教说人生有八苦,其中之一是“怨憎会”。“怨憎会”是指两个互相憎恨的人在一起,佛陀认为互相憎恨的人在一起时内心中产生的种种痛苦是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之一。

当夫妻两人互相憎恨却又不得不在一起抚养共同的孩子时,婚姻就成了坟墓;当同事互相憎恨却又不得不为了一份工资而在一起共事时,办公室就成了地狱;同学之间互相憎恨就很难和平相处,有时会发展为校园暴力,甚至可能发展为恶性刑事案件,比如马加爵就把自己的同学给杀了;如果我们坐在火车上,我们对面的乘客引起了我们的憎恨,我们整趟旅行就变得很不舒服。

我在三十岁左右总在思考这些问题: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这么容易互相憎恨?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而非和平友好的相处?答案非常复杂,因为它是多因素而非单一因素造成的。可以说人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只是不同的人严重程度不一样而已。这既是生物生存竞争的内在法则使然——大家都在抢夺生存资源和交配对象,所以无时无刻不在互相争斗,这种争斗本身会引起憎恨情绪和暴力行为,也有我们人类大脑存在的缺陷的原因。

我们人类有三个大脑,它们是我们在不同阶段进化而来的,如今我们把它们称为大脑的三个分区:大脑核区(掌管生理功能的“生理脑”)、大脑边缘系统(控制情绪的“情感脑”)和大脑皮质(用来思考问题的“思维脑”)。在我们还只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我们只有“生理脑”,地球上的大多数爬行动物依然如此;当我们进化成哺乳动物的时候,我们有了“情感脑”,我们在许多哺乳动物身上可以看到和人类类似的情感反应,比如狗忠诚于主人,狼有攻击性,海豚很友善等;当我们进化为高级智能动物的时候,我们才有了“思维脑”,“思维脑”是我们灵长类动物特有的,人类的“思维脑”尤其发达。

这三个大脑其实在不断冲突,只要我们自己观察一下自己的行为就知道这一点。我们经常出现情感与理智的冲突、本能与情感的冲突或本能与理智的冲突。虽然我们知道憎恨人不对,知道暴力解决问题会两败俱伤,但是许多人仍然生活在憎恨之中,喜欢用暴力而非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也就是我们的情感脑是我们产生憎恨情绪和暴力冲动的根源,我们控制不不了它,就很容易被它所控制。

人类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大多与大脑边缘系统有关,更确切地说是大脑边缘系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损伤——比如不当的家庭教育或毒性压力就会导致大脑边缘系统受损,一些能够侵入神经系统的病毒或细菌同样能导致大脑边缘系统受损,外伤也会造成大脑边缘系统受损,老年人大脑退化后大脑边缘系统也不能像年轻时一样正常工作。一旦这个区域受损或退化,人就很容易成为情绪化或完全没有情绪反应的动物。精神科、脑外科、肿瘤科、老年科和神经内科的病人大多会出现以上问题。

憎恨情绪能给人的身体造成非常大的损伤,我四叔凭直觉指出恨一个人会让自己很不舒服,决定原谅我们仇恨的对象会让我们自己轻松许多。这句话的背后蕴藏着生物学规律,生物在憎恨或防备其他生物时会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种高度紧张状态会让我们全身的细胞都疲惫不堪。所以那种容易憎恨其他人的人大多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定、心脑血管疾病或癌症问题。

我们的“思维脑”是在我们进化的最后一个阶段产生的,它帮助降低“生理脑”和“情感脑”的本能反应和冲动反应给我们带来的各种风险,改善我们的健康状况,提升我们的寿命。我们与黑猩猩和大猩猩是近亲,我们甚至没有黑猩猩和大猩猩强壮,但是因为我们的思维脑非常发达,所以我们人类的平均寿命几乎是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两倍。思维脑是一些大脑皮质,位于大脑边缘系统上部。大脑皮质越大,皮质外层褶皱越多,智力水平就越高,思维能力越发达。

我们可以通过促进大脑皮质层的发育与训练三个脑区的平衡能力来改善我们控制自己的本能反应和情绪反应的能力。促进大脑皮质层的发育的最佳方法是学习,而训练三个脑区的平衡能力则需要爱的交流与压力管控能力的训练。

两千多年前佛陀就懂得了这个道理,佛教提倡的“常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就是鼓励人通过学习知识和训练自己控制生理反应和情绪反应的能力,来达到用理性控制感性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性和感性达到了平衡和谐的状态,生活就不容易混乱,也会降低感染致命病菌的几率和与外界发生冲突的风险,我们正是通过这样的进化过程来延长自己的寿命的。

三十岁后,我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来学习各种与人的生理和心理相关的知识,最终达到了能理解人类一切行为的状态。如果我们能够理解人类的各种行为,知道这些行为背后的生物学原因,明白一切都情有可原,我们就不会再对其他人有长期的憎恨心理,更不会因为这种负面情绪的积压而导致自己生病。

如今我基本上只喜欢阅读生物和医学类书籍,一是因为这与我的工作有关,更重要的是它们让我能够理解自己和其他人的一切行为,能够站在客观的立场,而非像我父亲兄弟四个那样站在主观立场上去看待一切。

这些认知消除了我心中的暴力冲动,也把我从对其他人的憎恨中释放出来了,这是现在我能内心平和,生活轻松的重要原因。

知识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内心的冲突,但却不是唯一的途径。从未受过现代教育的人群和部落可能比现代人更平和,实际上全球国民抑郁和焦虑程度最高的国家是一些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如瑞士的抑郁症患病率就非常高,美国硅谷精英阶层的子女的焦虑情绪也更严重。

过度富足和兴奋的生活往往会导致人类失去安宁的内心,现代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刺激大脑边缘系统,导致其中的杏仁核、下丘脑垂体和海马体过度疲劳。冥思、禅定和瑜伽之所以渐渐成为新潮流,是因为大家的大脑都不放松。

这就是我们大家正在感受的时代病,焦虑和烦躁不安的情绪如今正在全球蔓延,精神致残的人数前所未有的多,流行病谱系也在发生改变,情绪障碍即将超越心脏病和癌症,成为医疗负担排行榜的榜首。

内心的宁静才是人生幸福最可靠的来源,刺激和诱惑多到了一定程度,人类就不但会憎恨同类,最终亦将厌恶自己。因为人类的基因决定了我们其实都是群居动物,需要靠大家和平相处才会有更安宁的精神世界。如果一个人到成年之后发现自己与爱人和孩子冲突不断,与亲戚朋友矛盾重重,身边的人也总让自己失望和生气,总希望一个人完全独处的话,就很容易精神紧张,时间久了就会疲惫不堪,甚至厌倦生命,选择自杀。

我们在临床上总会遇到一些困惑的家长,他们问我们这些医学工作者为什么自己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教育和丰富的物质条件,也让他们结交了许多朋友,他们的孩子却从内心深处快乐不起来,就像活在孤岛上一样?

答案很简单,现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充满了噪音,他们的大脑一直都在高速运转,各种教育专家和图书作者都在告诉家长怎么开发孩子的大脑,提高孩子的智商,教育孩子如何爱世界,很少让孩子们有过安宁的时候——而人的三个大脑只有在安宁的时候才会自己协调发展。越发达地区的孩子越是如此,所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精神疾患也更多,自杀率更高。

适度的匮乏和无聊对人的成长更有益,人只有从小忍受过生活不足与无趣的一面,长大后才更容易安宁,更能在简单生活中自得其乐,不假外物即能平静幸福,因为我们在无趣和不足中驯服了自己的情绪脑。

小时候生活丰富多彩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安静不下来,躁动不安的性格特征会伴随他们一生,这会让他们活得非常痛苦,专业的医师亦难以根治他们的精神疾病。内心平静、生活幸福的人往往是甘于平凡,能够在看起来简单乏味的生活中对生命不厌倦的人,这样的人感情也会更稳定,亲密关系也会更好,因为他们更可能与自己心爱的人“相看两不厌”。

罗素先生曾就忍受乏味的问题有过专门的论述,罗素先生说不能忍受无聊的一代将会是平庸的一代。我曾在一些高材生和海归人士云集的寺庙中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去那里寻求解脱的大多是所谓的上层人士。他们前半生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大脑嗓音太多,三个脑区不能协调发展,所以后半生在努力寻求清空自己脑子中的杂念的办法。而他们所谓的杂念,其实不过是自己控制不了的不良情绪罢了;他们之所以迫切的需要解脱,亦不过是从内心深处不希望这些不良情绪继续伤害自己和其他人罢了。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