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并不需要一个特别优秀的孩子

佛教中有句话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菩萨因为智慧过人,能从因看到果,所以菩萨很怕种下恶因;众生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缺乏了解,所以总是要到果报来临,才知道害怕。

这句话在亲子教育这个问题上也是成立的,很多焦虑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能力出众的天才。实际上这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天才们的精神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当他们知道很多天才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时候,他们不会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

我曾用这样的例子来开导一个向我咨询亲子教育问题的家长,我告诉她,我小时候曾经和一个因为事故而断了双臂的学长同校读书,他用脚写字,用脚吃饭,他的脚简直比别人的手还灵活,写出来的字比我写的字还漂亮。那么,你愿意自己的孩子失去双臂,锻炼出这样出色的才能吗?她说那当然不愿意,她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双手双脚完好无损。

这说明这个妈妈有正常的思维。我们对自己肉眼能见到的东西很容易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对那些我们肉眼见不到的东西就不一定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很多天才的大脑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

提起牛顿,很少有人不赞叹他的伟大。但是牛顿是个早产儿,他还没出生,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他的母亲在他三岁时也抛弃了他。近几十年来脑科学迅猛发展,让我们知道了人为什么会早产。胎儿和母亲之间有个默契很深的“协议”,当胎儿消耗的能量占了母亲的能量的15%的时候,母亲和胎儿的大脑便会同时分泌催产素,胎儿便会分娩。早产儿往往是因为在娘胎里发育就不正常,以至于过早地消耗掉母亲15%的能量,所以会提前分娩。早产儿的催产素水平低于正常出生的人。

催产素是人与人之间保持良好的亲密关系的润滑剂,催产素的分泌并不会因为生产结束而结束,在人的一生之中,催产素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催产素水平较低者终生都很难与人建立起亲密关系,他们的感情世界一片荒漠,而且催产素水平过低的早产儿很容易罹患精神分裂症。牛顿不幸的是,他最后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晚景凄凉的牛顿最终只能在宗教中寻找慰籍。

而爱因斯坦这样的伟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去读读爱因斯坦的传记,便会知道爱因斯坦的精神世界并不像他取得的成就那样令人羡慕。爱因斯坦也存在某种遗传缺陷,以至于很难处理好自己的亲密关系,晚年的时候很孤独,他的孩子还得了精神病。

常常有人说天才的另一半是疯子,虽然这种说法过于绝对,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人在某些方面有超常的发挥,往往意味着他们在正常人看不到的地方有重大的缺陷。这是进化的规律,拉马克说长颈鹿的颈之所以那么长,是因为它要够得着树叶才能有充足的食物来源,是环境逼迫它进化出这么长的颈。这种表观遗传学的理念一度成为科学界的笑柄,一些傲慢自大的科学家还嘲笑拉马克说,那是不是把老鼠的尾巴切断了,它们不用尾巴,它们繁衍的后代也会没有尾巴?不过现在表观遗传学的观点得到了证实,人们意识到了拉马克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些嘲笑拉马克的科学家如今成了真的笑柄。

人可以用各种手段逼迫孩子成长成一个在某些方面特别优秀的人,但其风险也是巨大的,因为这可能意味着我们的孩子不能均衡发展,等到他们成人后,他们会出现系列的身心疾病。

我们所获得的总是与我们的付出成正比,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老生常谈。但实际上如果我们是一个深度思考者,我们便会进一步想到,我们的需求是有限的,人并不需要获得太多资源就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有时候那些多余的付出纯属浪费,不但如此,过多的付出通常还会对人的身心构成伤害。

当我们焦虑和急迫的希望孩子出色的时候,孩子也许会出色,也许不会。但是父母焦虑和急迫的情绪却会困扰他们终身,他们成年之后,也会陷入焦虑、急迫和抑郁的状态之中。

万物相反相成,凡事有利必有弊,优秀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不会为任何被人追捧的天才喝彩,因为我不知道这种喝彩声对他们来说是好还是坏。杨振宁先生最得意的学生张首晟曾被杨振宁认为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但是不幸的是他其实是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2018年12月1日他自杀身亡。在他生前,为他喝彩的人很多,只有他自己在夜深人静,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承受的压力是多么大,内心是多么疲惫。

我曾在北京的某个寺庙里做了一段时间的义工,认识一些在那里出家的高材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出家前的成就令人羡慕。但他们未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所以他们希望从佛陀留下的智慧中去寻求解脱。这些人迷茫而又单纯,很容易被人欺骗。后来这座寺庙的主持出了性丑闻,他们再一次遭遇了精神上的重大挫折,他们以为找到了一个可以依附的良师,结果却成了他性侵的帮凶。

相比起在某些方面特别优秀来说,人的均衡发展更重要。我的恩师常对我说,幸福难以有固定的标准,幸福感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有幸福感,那么无论他的生活状态如何,他都能感受到幸福。他的教诲总是那么言简意赅却又深入人心,让我终生都难以忘怀。

中国目前有4600万的抑郁症患者,存在焦虑障碍的人数则是抑郁症患者数的2倍多,有约1亿人存在焦虑问题,每年有约25万人自杀。如果你已存在焦虑和抑郁的状况,并且尤其对孩子的教育焦虑不已的话。如下四本书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1.《获得性无助》(作者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塞利格曼),获得性无助是塞利格曼教授在心理学方面原创性的发现。他在电击狗的动物实验中发现,每次电击时让狗难以逃脱,时间一久之后,狗再被电击时虽然也发出痛苦的呜呜声,但是不再试图逃跑,因为狗已经习惯了悲观沮丧和无助的状态。塞利格曼因此而揭开了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形成的原理。

2.《焦虑症与恐惧症手册》(作者为艾德蒙伯恩,目前该书最新版本为第六版),艾德蒙教授是焦虑症与恐惧症方面的权威,他的这本书已经成为焦虑症和恐惧症方面的经典著作。

3.《自驱型成长》(作者为威廉 斯蒂克斯鲁德和奈德约翰逊),该书将脑科学和教育学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对亲子教育问题有深刻的研究,是预防孩子罹患心理疾病的佳作。

4.《伯恩斯焦虑自助疗法》(作者为戴维伯恩斯),该书深受焦虑症患者欢迎,该书是焦虑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我康复的指南。对承担不起昂贵的心理咨询费的患者来说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