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点舌丹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是清代著名医家王维德(字洪绪,1669-1749年)的祖传秘方,王洪绪在《外科证治全生集》中将之公之于世。《外科证治全生集》刊行后,影响力很大,清代的另一名外科名家顾世澄在其《疡医大全》(成书于1760年)中也记载了梅花点舌丹这张方子。
由于《外科证治全生集》和《疡医大全》的影响力都很大,所以梅花点舌丹这张方子在中医外科医生中广为流传。当代的《中国药典》也收录了这张方子,有多家制药企业生产梅花点舌丹(或名梅花点舌丸、点舌丸等)。不过现代制药企业生产的梅花点舌丹中的麝香、牛黄等名贵药均为人工麝香和人工牛黄,而非天然的。
在《外科证治全生集》的《治法》篇中,王洪绪公布的梅花点舌丹的处方是这样的:“没药、硼砂、藤黄、熊胆、乳香、血竭、葶苈、大冰片、沉香各一钱,蟾酥、麝香各二钱,破大珠子(即珍珠)三钱,朱砂、牛黄各二钱。(以上药)各制为末,摘除蟾酥,以人乳化开,入末和捣,为五百丸,如绿豆大,金箔为衣。凡红肿痈疖初起,取一丸入葱白内打碎,酒吞,盖暖取汗三个时,毒消而愈。”
后来顾世澄将这个方子做了一些修改,加了白梅花和石决明,将剧毒的藤黄改为雄黄。当代制药企业所制的梅花点舌丹是根据《中国药典》的要求,按照如下处方来制作的:狗胆(代替熊胆)30g,冰片30g,雄黄30g,硼砂30g,血竭30g,葶苈子30g,沉香30g,乳香30g,没药30g,珍珠90g,牛黄60g,麝香60g,蟾酥60g,朱砂60g,白梅花150g,生石决明15g。制出来的药丸为朱红色的包衣水丸,除去包衣后,显深黄色至黄棕色,味苦凉、微麻舌。
梅花点舌丹有清热解毒、活血生肌、祛痰散结、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用于热毒壅盛证。症见疔疮痈肿毒初起,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口渴,便秘,舌红苔黄燥,脉滑数等。现代多将之用于面部疔疮、急性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牙周炎、急性淋巴管炎、急性乳腺炎、各种感染性皮肤病、带状疱疹、银屑病、病毒性肝炎、溃疡性结肠炎等证属热毒炽盛、气血壅滞者。
动物实验证实梅花点舌丹有显著的提升免疫力的作用、抗白血病作用和预防与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梅花点舌丹所用的熊胆、冰片、牛黄均为重要的清热解毒药,乳香、没药、血竭等则为活血化瘀、消肿生肌之要药;蟾酥、朱砂、藤黄(或雄黄)均为有毒药品,是中医的以毒攻毒药。
这些药都是临床常用的抗癌药,有提升免疫力、抑制癌细胞增殖和阻断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以毒攻毒药提升免疫力的原理笔者之前曾经撰文介绍过,详情可参见拙文《并不像字面意义那么简单的“以毒攻毒”》。
动物实验显示梅花点舌丹可以提高L7212白血病小鼠的免疫力,显著增加其免疫器官的重量,提高其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抗体生成。同时还可以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长、浸润和转移,延长生存期。另外,梅花点舌丹对小鼠肉瘤S180的增长也有抑制作用,以1g/(kg.d)的剂量连续给药10天,抑制率为54.92%。不过由于梅花点舌丹中的蟾酥、朱砂等毒性较大,人在服用梅花点舌丹时不可能达到如此大的剂量,所以很难达到这样的疗效,而且肝肾功能不全者和孕妇还应慎用此药。
戴锡孟等用梅花点舌丹治疗40例慢粒性白血病患者,每日服梅花点舌丹30粒,分三次用温水送服,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最小计量为每日18粒,最大剂量为每日36粒,连续服用10-40天,总有效率为90%。服用梅花点舌丹的患者的外周血象、骨髓象以及临床症状均有较明显的改善,且能使肿大的肝脾较快回缩,减轻骨骼疼痛,减少感染。
梅花点舌丹除可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外,亦可用于肿瘤患者放疗引起的放射性口腔炎和化疗后的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带状疱疹的治疗。用于放射性口腔炎时,应将梅花点舌丹粉碎成细末,用水调和成混悬液,喷涂于粘膜损伤处。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