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渐无声——重读《空谷幽兰》有感

我已经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买的美国人比尔 · 波特撰写的《空谷幽兰》这本书了,只模糊记得好像是在十年前买的,购买这本书后我还买过他的另一本书《禅的行囊》。
上个月末,我在整理自己的藏书的时候,又翻到了这本书,并且在闲暇时重新翻阅了一下。这本以前看过的书的内容我竟全部忘记了,我甚至怀疑自己买回来后没看过,再读时宛如在读一本从未读过的新书。
《空谷幽兰》是比尔 · 波特在终南山寻访隐士时写作的一本既似游记,又似人生感悟的书。比尔 · 波特向往中国隐士们的生活,所以花了很多时间在中国游历,寻僧问道。回到美国后,他也过上了中国隐士式的生活,在一个僻静的地方,自己种了一块菜园,与鹿为伴。年轻时读过人类学博士的比尔 · 波特一辈子都对中国传统文化很着迷,中国就是他做人类学研究的一处大田野,他对中国文化的迷恋让他的心一辈子都离不开中国。
在这两本书之后,他又陆续出版了《丝绸之路》、《彩云之南》、《黄河之旅》、《寻人不遇》、《心经解读》、《六祖坛经解读》、《一念桃花源》、《江南之旅》等几本书,这些书我也都粗略的看了一眼。不过后面出版的这些书的可读性似乎比不上他的成名作《空谷幽兰》和《禅的行囊》,这或许是因为贯穿这两本书的精神内涵更深刻。
终南山这个地方对中国人来说只能用如雷贯耳来形容,找不出另一个词可以替代它。许多上古的传说与终南山有关,“终南捷径”和“南山四皓”等成语和典故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终南山对中国人的影响。佛教史上赫赫有名的两大译经大师鸠摩罗什和玄奘法师,都是在终南山完成他们的译经事业的。我熟悉的一个比丘尼和两个我正在诊治的患者也在终南山修行,那片浩瀚的山脉是许多人的精神家园。
在疫情的阻隔下,我已经很久没有远行了。窝在家里阅读《空谷幽兰》,追随着比尔 · 波特的足迹,从他的文字中去感受终南山这片山脉上的景物和在这里修行的人,别有一番风味。我现在这个年龄再来读这本书和十年前读这本书的心境也大不一样。比尔 · 波特向往的是陶渊明笔下的田园诗式的生活,如果说十年前陶渊明对我来说还是一个仰慕的对象的话,那么如今我只会把他当作普通的左邻右舍来对待。原因无他,今天的我已经成了和他一样的人,只不过写不出他那样美妙的诗作而已。
比尔 · 波特想必也有相同的心路历程,最初他为那些隐居在深山老林中的隐士们的生活所惊叹,难抑内心的兴奋和激动。最终他自己也成了这样的人,就渐渐的体会到了陶渊明诗中所说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心境了。渐行渐远渐无声是一个人从年轻走向成熟的标志——无声和忘言是一种比有声和语言更有力也更坚定的力量,当所有的幻想成为现实,浪漫消退,困难和枯燥显现时,我们对生命最真诚的一面就露出来了。
和另一位西方人类学家威尔 · 杜兰特相比,比尔 · 波特更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前者的那部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史记”——获得了普利策奖的《世界文明史》系列中也有一本介绍东方文明的《东方的遗产》,但这本书更像是浮光掠影式的写作,而比尔 · 波特则是在深入灵魂深处的写作。
东方文明最终的追求是知行合一或如佛家所说的觉行圆满,这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为一体的高难境界。一旦一个人达到了这种境界,他的内心就会安宁无比。
这也是东方文化的魅力所在,古今中外,乃至遥远的未来,人类都有精神上的需求。在这世上存活的时间越久,人就越能体会到外在的一切都不如内心深处的安宁重要。一个人看似在阅读别人的著作和文章,看似在观照旁人的生活,其实只不过是在借此观照自己,检视自己的内心而已。终有一天,大多数人会照见五蕴皆空。比尔 · 波特是这样,你我亦如此。
行者也不一定非得是比尔 · 波特那样背着行囊跋山涉水的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修行。此刻,我的儿子正在大雨中赶赴考场,参加一次全国性的物理竞赛。我没有向他灌输声名财色皆是空的理念,我认为他自己亲身去经历这一切,就是他最好的修行方式。头一天他们学校在组织家长参加某心理学专家的讲座,我也没参加。近年来心理学专家已经成了家庭教育的另一种公害,他们正在让家长们越来越不会原生态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们了。
酸甜苦辣都去尝尝就是修行,成败得失都去经历一番也是修行,鲜花和臭鸡蛋、泪水和欢笑莫不是修行的资粮。我只在心中对我儿子说:孩子,你去经历这一切吧!快乐和难受,狂热和平静,张扬和谦逊,与父母和众生的恩恩怨怨,都将塑造你的灵魂。当有一天你成熟了的时候,你自然而然的就会像空谷幽兰一样,安静的呆在一个角落里,默默的自吐芬芳。我所理解的“修行”之“修”字既有积累的意思,也有修正的意思,人是在不断的积累经验和教训,不断的修正自己的错误中成长的。
大千世界就是一座空荡荡的山谷,空荡荡的山谷是另一个大千世界。而一朵幽兰无论是在大千世界还是在空谷之中,都是一朵幽兰。至于我们自己什么时候能成为幽兰,那不是我们自己能决定的事情。命运或许会让我们早熟,或许会让我们晚熟,人是无法与之对抗的。过去的十多年,我起码见证了一万人的死亡,我从中明白的唯一的一条规律就是:人的命运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所以如今我选择了对命运不作抵抗的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万法皆生于无,而又莫不归于空。但人的生存是真实的,我们这具臭皮囊有对食物和庇护之所的需求,我们的基因也有繁殖的欲望,这些都注定了我们是有所求和有所苦的。芸芸众生要想离苦得乐,唯有在精神上去超脱自我了。如何超脱则又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超脱方式,所以从精神的苦海之中解脱的法门无穷无尽。
劈破此门,从苦海中解脱出来是我们每个人一辈子的必修课。比尔 · 波特观摩到的,只是无数从苦海中解脱出来的修行法门中的一部分,我们从他的书中观照自己的内心,或许会找到另外的更适合我们自己的修行法门。这是比尔 · 波特无法干涉的,从古至今,作者从来都替代不了读者。所以我这多嘴的鹦鹉也该闭嘴了。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