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雄黄是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要含二硫化二砷(AS2S2)以及少许杂质,主产于湖南慈利、石门以及贵州郎岱和思南等地。雄黄主要为低温热液和火山热液矿床中的典型矿物,雄黄与雌黄紧密共生,雌黄的成分为三硫化二砷(AS2S3),也入药,功效与雄黄相似。雄黄和雌黄在古代除了药用外,也被用作颜料,用于书写或作画。成语“信口雌黄”原意为说话没有信用,就像写字写错了,用雌黄随意涂改一样。
雄黄和雌黄加热后,均能制成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所以古代有“雄黄过火毒如砒”之说。天然雄黄内含有少许砒霜,入药时需要经过特殊的炮制程序“水飞”。“水飞”是将雄黄研碎在水中溶化,雄黄中的砒霜等杂质可溶于水,雄黄不溶于水,浮在水面上,小心捞出漂浮物,低温晾干,即可得到纯度较高的水飞雄黄。水飞雄黄毒性较天然雄黄小,入药时较为安全。
雄黄入药时,不入汤剂,而是入丸散。一者雄黄不溶于水,二者雄黄入汤剂加热后用药不安全。含有雄黄的丸散剂也不能放置于阳光下或高温处久存,以防其变质后服用中毒。
中医将雄黄入药的历史很悠久,在最早的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有雄黄。《神农本草经》认为雄黄“味苦,平寒,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古人相信雄黄能辟邪,人的身上有雄黄味,蛇虫和鬼怪不敢接近,所以古代在夏秋季节蛇虫出没时有喝雄黄酒和佩戴雄黄香囊的传统。
中医认为雄黄味辛,性温,归肝、大肠经,有毒。有解毒杀虫,燥湿化痰,截疟的功效。主治痈疽疔疮、疥癣、丹毒、湿疮、痔疮、蛇虫咬伤、喉风喉痹、癫痫、疟疾、积聚痞块、鼻息肉以及咳喘等。
自古至今,人们都知道雄黄有毒,所以在用量上极为谨慎。雄黄入丸散,每次用量都只有0.1-0.15g。且历代本草类著作皆指出雄黄以外用为宜,内服需慎重,要“中病即止”,病情有缓解后,需暂时或彻底停用雄黄。《本草经疏》认为雄黄“性热有毒,外用易见其长,内服难免无害,凡在服饵,中病乃止,毋尽剂也。”
古代的一些方士经常用雄黄和朱砂之类的剧毒药炼丹,号称服之能长生不老,这些丹药毒死的人很多,清代雍正皇帝据信便是死于丹药中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及:“雄黄,乃治疮杀毒要药也。而入肝经气分,故肝风,肝气,惊痫,痰涎,头痛眩晕,暑疟泄痢,积聚诸病,用之有殊功。又能化血为水。而方士乃炼治服饵,神异其说,被其毒者多矣。”
雄黄是一味重要的抗白血病和抗癌药,可广泛的用于肺癌、肝癌、胃癌、白血病、卵巢癌、鼻咽癌、皮肤鳞状细胞癌及食管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
雄黄也是治疗带状疱疹有效的单味药,用雄黄50g,加入100ml的75%的医用酒精中,制成混悬液,以之涂抹在患处治疗带状疱疹,治愈率超过90%。雄黄还可以治疗阴道滴虫、鹅掌风等疾病。古代有一张名为四神散的治疗白癜风和紫癜风的方子,是用雄黄、雌黄、硫磺和白矾各等分,研成细末,用姜汁调和涂抹患处,据载涂抹四五次即可治愈。
雄黄是治疗白血病的特效药,雄黄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NB4同时具有诱导凋亡和促进部分分化的双重效应。雄黄可导致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下降,可诱导慢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凋亡。经雄黄处理后的NB4、HL-60、K562细胞形态学上均出现凋亡特征性改变,细胞内融合蛋白降解等。雄黄还可诱导全反式维甲酸耐药的APL细胞株MR2细胞发生凋亡。雄黄有诱导B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T淋巴细胞白血病系CEM细胞凋亡的作用,体外试验显示雄黄能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雄黄对耐药性乳腺癌和肝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古人治顽固性咳喘(多因肺癌所致)用雄黄熏烟吸入,这种治疗方法实际上是用砒霜(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肺癌,因为雄黄在熏烧的过程中会氧化成三氧化二砷。这一治法笔者在现实中遇到过,笔者曾接触到某肺癌患者自用砒霜烧烟吸入治疗肺癌,存活五年余未见异常。也见识过河南平顶山某老中医用含有砒霜的“抗癌烟”治疗癌症,这种吸入方法适合肺癌和鼻咽癌等癌症患者。但是安全性不好掌控,患者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好用量,且不可操之过急,要用几天停几天,以确保安全。
雄黄与干蟾按照1:2的比例制成散剂,加水调和成糊状物,外敷在肝癌所致的疼痛处,用纱布和胶布固定,每6-8小时换药一次,能治疗肝癌引起的癌痛。一般在敷药后15分钟疼痛逐渐减轻,部分患者的疼痛可完全消失,效果可持续12-24小时。这种外治癌痛的方法不适合皮肤有破损或溃疡的患者,也不适合皮肤容易过敏的患者。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