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的解痉止痛、补血、保肝解毒和抗肿瘤作用

中药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主产于浙江、安徽,又以浙江所产最为地道,是有名的“浙八味”(白术、白芍、浙贝母、杭菊花、元胡、玄参、麦冬、郁金)之一。

在中药教材中,白芍被列为补益药中的补血药,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有养血柔肝,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作用。可以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崩漏、自汗、盗汗、胸胁胀痛、脘腹疼痛、四肢拘挛疼痛、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等症。

在唐代以前,白芍和赤芍是不加区分的,统称为芍药,但是唐宋以后,白芍和赤芍被当作两种药。虽然两者均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但是因为颜色不同,功效也略有差别,所以还是细分为两种药。白芍色白,主补主收;赤芍色赤,主泻主散。赤芍的主要功效为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归肝经。凡阴血亏虚,肝阳偏亢,或肝阴不足所致的胁肋疼痛者,用白芍;血热血瘀,肝火旺盛者用赤芍。

白芍解痉止痛之功效显著,笔者曾治上海的一位宫颈癌放疗后的患者,该患者放疗后不能行走五年,腿部疼痛,用了多种办法无法缓解,笔者用芍药甘草汤,重用白芍,不到一周患者的痉挛和疼痛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这个患者的治疗经历给了笔者很深的印象,她让笔者切身体会到芍药甘草汤这个方为什么在古代会被称为“弃杖汤”(形容用了它之后,需要依靠拐杖行走的患者可以抛弃拐杖)。后笔者治疗痉挛性的腹痛和腿痛,多将白芍用到30克或以上。

中医所说的“柔肝止痛”,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是指白芍有解痉作用,动物实验也显示芍药对平滑肌有抑制或解痉作用,对胃肠生物电也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够抑制豚鼠离体小肠的自发性收缩,使其张力降低,并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豚鼠和兔离体小肠的收缩,加用甘草后效果更显著。白芍的镇痛作用也很显著,用白芍水煎剂灌胃,能显著抑制小鼠醋酸扭体反应。

白芍治疗胃痛也得到了现代药理研究的证实,白芍有抗炎和抗溃疡的作用,对大鼠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白芍有保肝和解毒作用,白芍提取物对D-半乳糖胺和黄曲霉素B1所致大鼠肝损伤与ALT升高,对黄曲霉毒素所致的乳酸脱氢酶(LDH)升高都有抑制作用,白芍还有破坏黄曲霉毒素的作用,黄曲霉毒素是重要的致癌物,对肝脏的损害很大。

白芍也有抗诱变与抗肿瘤作用,其提取物能干扰S9混合液的酶活性,并能使苯并芘(BAP)的代谢物失活而抑制BAP的诱变作用。白芍中所含的没食子酸(GA)和五没食子酰葡萄糖(PGG)能使BAP的代谢失活。以小鼠P-388白血病细胞实验表明白芍能增强丝裂霉素C的抗肿瘤作用。

白芍还能抑制丝裂霉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并能升高血小板数,改善急性失血所致的贫血,扩张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所以白芍对改善患者的血象的确有益,传统中医认为白芍有补血作用是科学的。

白芍有一定的副作用,白芍的甲醇提取物按照6g/kg的用量进行腹腔注射,大鼠和小鼠自发运动抑制、竖毛、下痢、呼吸抑制后大鼠半数死亡,但灌胃量大于2500mg/kg,也无明显的中毒现象,这说明白芍按传统方法煎药内服是安全的。长期给正常小鼠用白芍灌胃,仅见血小板升高的副作用。

按照中医十八反口诀中的“诸参辛芍叛藜芦”的说法,白芍是不能与藜芦同用的,但是藜芦是一种致吐药,临床使用时不安全,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医生用它了,很多药店里干脆不卖这种药,所以白芍基本上不可能与藜芦有同用的机会。另据《本草经集注》记载白芍“恶石斛、芒硝。畏消石、鳖甲、小蓟”,所以白芍也不宜与以上几味药同用。因为白芍有微寒之性,所以阳虚患者不宜用白芍。

白芍是中医补血名方“四物汤”(熟地、白芍、当归、川芎)中的一味药,一般补血时,用炒白芍或酒白芍更为适宜。白芍与侧柏炭按照1:6的比例配伍使用,还可以用于妇女血崩所致的腹痛,这个方子既能止血,又能止痛,用于此方时,白芍最好炒炭用,以增强止血的效果。白芍也是号称中医第一方“桂枝汤”中的一味主要药物,桂枝汤中,白芍和桂枝的用量相当,桂枝汤主要取白芍的敛阴止汗之功效,治疗太阳中风证中的自汗。上文提及的芍药甘草汤,也是以白芍为主的方剂,芍药甘草汤不但有柔肝止痛的作用,后人也用它来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口渴引饮。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