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涯论坛上,我看到有个基督徒这样说:“我是一个基督徒,但我对佛、道、神,保持沉默;我对一切终极的未知,保持沉默。”
这句话是我目前看到的,宗教徒互相辩论时说出的最有水平的一句话。仅这句话,就足以令我愿意以他为师。在我看来,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一定是一个博学多知, 同时又谦虚真诚的人。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高手在民间,很多修养极高的人,都是隐藏在尘世间的路人甲乙丙丁。正如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一 样,默默无闻,但是却修为极高。又如王小波笔下的沉默的大多数一样,他们并不发声,但是心中却都是明白的。
在寺院里静修的时候,禅堂里要求保持止语,止语者,沉默也,闭嘴也。一个人如果不幸热爱写作,止语于他而言,就非常之难,比如像我这样的人。但是却可以尽力做到这位基督徒朋友所说的那样,对有争议的问题,保持沉默。
宗教训练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要把人训练成一个宽容、和蔼、谦虚、慈爱的人,这是宗教固有的使命决定了的。人类宗教的诞生,是为了最大程度的改善人类社 会,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争竞。宗教徒信仰宗教,通过学习宗教思想和进行各种宗教训练,如果到最后,却与宗教根本之宗旨背道而驰,成了一个偏执、好斗、爱争论 的人,无论于人于己,似乎都不大妥当。
我很不喜欢被人干涉,按照孔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推己及人,也就变得不喜欢干涉别人。适时的沉默,是对他人应有的尊重和让步。
中国佛教界多年来一直在走大乘佛教的路线,但正如民国四大高僧之一太虚法师所言,我们在谈大乘佛教,可实际上结的却是小乘佛教的果实。而东南亚的一些国 家,比如泰国和尼泊尔,它们秉承的是小乘佛教的路线,最后结的却是大乘佛教的果实,几乎举国都成了佛教徒。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恐怕与人性从根本上反感 干涉主义而崇尚实证有关。小乘佛教教徒安静的修行,追求自我修行的成功,当他们修行得和善慈爱、宽容谦卑时,身旁的人自然而然的受其感化而亲近佛法,这又 何须多言呢?千言万语,不如实践更令人信服。
在近现代高僧中,弘一大师以其冠绝一时的才华和严持戒律,一言一行如理如法而影响最为深广。弘一大师提倡寡言多做,性缓事圆,在在处处皆秉承行胜于言的宗旨,律己而后律人,所以为人信服。
真理就像一条泥鳅,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抓住了它,殊不知它早已从我们指间溜走。我们有限的能力,只能探寻到有限的真理,尚有一个广袤无垠的未知的世界,是我 们目前还触及不到的地方。与其就这个未知领域争论不已,不如保持沉默。可以提出见解以待后世证实,但若固执己见,认为自己认定的就是终极真理,并因此而与 人发生争执,不免荒唐。
因此,沉默是一种有自知之明的智慧。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