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我又成长了一点点

热爱单调让我更容易快乐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而已。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我已经不记得在哪本人类学专著中看到过,说太平洋岛国萨摩亚上的居民,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喜欢把小孩子逗得很开心,然后在孩子最兴奋的时候,让他一下子失望到极点,结果这个岛国上的人,长大后幸福指数非常高。

我现在的幸福指数也很高,因为我经历的失望之多,已经很难用言语去形容了。

求不得就不去求了,所以经历了很多的失望过后,人生就变得简单了。

我现在很喜欢孤独,即便是最简单的社交,我还是会嫌它麻烦。

最好我不求人家,人家也不用求我什么。彼此都无挂无碍,你也自由,我也潇洒。

我喜欢寄情于山石,寄情于花草,寄情于七弦琴,寄情于各种书籍。

所以我差不多每天都是生活在公园和自己的书房里。

这种不用与人打太多交道的生活,简直妙不可言。

只追求最容易满足的幸福

曾经,一块钱能给我带来很大的幸福。

在我刚上大学时,有一段时间,我是穷到了吃不饱饭的,那时,一块钱可以买好几个馒头或者烧饼,足以裹腹,吃了之后就觉得这生活简直爽极了。

后来需要十块钱才能让我爽一爽,二十出头时,我住在国家图书馆对面的五塔寺社区的一间平房里,路边摊上的西瓜和哈密瓜,十块钱可以买一个。偶尔买一个,吃着也津津有味。

再后来,有一段时间,十万乃至一百万块钱,也不能让我像以前那么爽了,因为我的欲望在这座城市里不断的膨胀。

我想买大房子,想买豪车,十万块和一百万块,在这座城市里根本算不了什么。

如今,不用钱我也很爽。

我经常到垃圾堆里,捡人家扔掉的花盆,趁着夜色在小区外能挖土的地方挖点土,再自己去搞点花花草草的种在自己的书房里,这样的事情可以让我开心好几天。

等着这些花花草草长大了,我又可以开心好几个月,乃至好几年。

或者,逛逛紫竹院公园,找个凳子,翘着二郎腿,听听公园里的民间音乐家们的雅奏,晒着太阳,心事全无,啥也不愁,昏昏欲睡,此时此刻,觉得这世间最幸福的人,莫过于我。

从二十岁到四十岁,我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围着国家图书馆打转,从四十岁到死,我的生活,也许还是围着国家图书馆打转。

无论是租房,还是买房,我都选择了在国家图书馆附近。

我虽然在帝都住了二十年,但是除了国家图书馆附近的这几块地方,很少踏足过这座城市的其他地方。偶尔会去香山爬爬山,或者到周边旅游一下。

我对这种单调的生活永不知厌倦,偶尔会因为工作累了,心烦意乱,只要在与国家图书馆一墙之隔的紫竹院公园里发一两天呆,就又恢复过来了。

幸福其实是极其简单的,只要心中没有那么多的期待,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乃至蓝天白云,均能让人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快乐。

起码对我来说,是这样的。

认识到自己只有有限的能力让我更轻松

我上高中时,有一次我的恩师在我的一篇作文底下,留了一行评语:“不要去做救世主。”

我的恩师很喜欢在我的作文底下留各种评语,每句评语都恰到好处的指出了我的问题所在。

我现在渐渐意识到,或许,这是当时临近不惑之年的他自己,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把他自己对人生产生的种种感受,抒发出来,恰好引起了二十多年后的我的共鸣。

忝为医者,我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每一个病人的病情都令我很揪心,我很想把他们都救过来。但是,实践无情的打了我的脸,虽然我确实救了不少病人,但是更多的病人是我救不了的。

我孜孜不倦的学习,努力的提高自己的医术,希望能救出更多的患者,但是最后却发现,事与愿违,无论多么努力,还是救不了的占多数。

如今我知道,不但我,全世界的学医人,都是如此的尴尬。

我们是能力有限的人类,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救世主。

不要让同情心击溃自己的自信,也不要太追求完美,否则,医学这条路我们无法走到头。

因为这注定了是一条失败远远多于成功的道路。

如果不想自己垮掉,不想自己成为抑郁症患者,就要接受自己只有有限的能力这一现实。

因为这个原因,我比以前更懂得拒绝了,如果我能力和精力不济的时候,那就拒绝吧。

不追随任何精神导师,也不做别人的精神导师

教化心灵这个词,我怎么听都觉得不怎么顺耳。

我的心灵无劳别人来教化,我也没有资格去教化任何人的心灵。

每一个人的灵魂,都应交由自己来打理。

只有心中充满了自我优越感的人,才会觉得其他人不如自己,需要自己去教化。

我不觉得别人有多牛逼,也不觉得自己有多牛逼,历史上的所有伟人,在我看来,也不牛逼。

大家都是来此世间走一趟的血肉之躯,任何一个人,只要过得身心愉悦,都无劳他人来指指点点。反倒是很多喜欢对别人指指点点的精神导师们,自己未必真的有多快乐。

这世界没有任何一个精神导师能俘虏我,因为我是一匹一辈子都不愿意被驯化的野马。只愿意在草原上驰骋,这也啃啃,那也嚼嚼。吸收完我需要的营养后,还会拉出不适合我肠胃的糟粕。

我现在不怎么喜欢写文章,尤其讨厌写思想类的文章。

能扯几句淡,就醉醺醺的以为自己比别人高明多少的,是痴人。

自由而又有自知之明的灵魂,我行我素,也不去干涉他人的自由。

所以我以前写过的很多文字,如今在我自己看来,无异于放屁。

我三十岁左右,烧掉了我二十多岁时创作的起码有几百万字的手稿。

假如不是现在互联网上的文章难以清除干净,我大概会把我过去创作的文字清理掉相当大一部分。

总有一天,过去振振有词说出来的每一句话,自己都会觉得屁都不算。

所以,各位读者,你别惦记我,我也别惦记你,咱们相忘于江湖是最好的选择。

找我治病可以酌情考虑,找我谈心还是免了。我这颗心,已经空空如也,不愿意再存太多东西。

你别来烦我,我也不去烦你。

适应一切,人生不再有任何固定的框框

以前我总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归隐田园,种一堆竹子,养上些鸡鸭猪狗,那一定是很幸福的。

也有段时间很抽疯,想在大城市买栋别墅,既享受大城市的便利,又能住上宽敞的大房子。

想法很多。每种都去体验体验,发现都不过如此而已。

如今我适应了任何一种生活状态,如果突然有一天从某种生活状态中转入到另一种生活状态,也能很快的适应。

没有最好的生活状态,只有最好的适应能力。

如果缺乏适应能力,即便所有的理想条件都满足了,还是会发现梦想中的生活亦不过如此。

我再也不给自己的生活设置一个理想模式了。

当下的生活即是最理想的,享受此时此刻的阳光和雨水,享受此时此刻的一草一木。下一刻死了我也了无遗憾。

我儿子小时候,托一个熟人带,后来儿子认她做姥姥了。儿子的这位保姆兼姥姥,喜欢他得不得了,总是给他买各种好吃的,一定要他吃遍所有美味。

姥姥的想法是,什么好吃的你都吃过,以后也就不会有人能用一颗糖就把你骗走了。

随着他一天天长大,我也让他去经历各种各样的生活。富贵人家的生活,贫贱人家的生活,任何一种生活都品尝一下,品尝完了,这世上也就没人能引诱得了他,也没什么生活能吓倒他。

我只希望,他能和我一样,早日练就超强的适应能力,可以适应一切,永远不卑不亢。即便今日住华堂,明日露宿桥洞,也不会有什么不适应。

适者生存,这是自然规律。人生多变化,人要生存下来,就要适应这些变化。

在生活中享受生活,除此之外,我别无所求。

放下行装,我是个归人,不是个过客

有的人一生都在路上,有的人更喜欢呆在家里。

我属于后一种。

我不在乎我的家是一个窝棚还是高楼大厦,也不在乎我的家是在深山老林还是在闹市中心。任何地方对我来说都一样,只要我能在那里按照我喜欢的方式生活,那就可以是我的家。

我厌倦了以过客的心态去生活,也没有满世界猎奇的兴趣。只喜欢在自己家周围,安步当车的生活,无惧粗茶淡饭,也习惯了勤俭节约。

在茫茫人海中,我如一粒微尘,平凡得不会有任何人知道我的存在。但是在我的家里,我是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在家里,我可以以最真实和最放松的状态活着。

我可能不会再出差了,呆在自己的家里,随缘治疗一些患者,这就够了。为了赚取一点诊费,行色匆匆的走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焦虑忧愁,这种感受并不好。有一些疾病,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最好的选择是放弃,而不是延请一个医生上门治疗。

一个温暖的家,最需要的也不是物质的支撑,而是爱和亲情。

一个人最需要的也不是用来炫耀的资本,而是家人的爱和关怀。

人生苦短,我不会再当无谓的过客。归来,在自己的家里,同样可以过得很有意义。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