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疗在中医中属于外治法之一,自古有之。人的肚脐,在中医经络学说中,又被称为神阙穴,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古中医认为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根,神元归藏之本,在人体中的作用极为显要。
我国古代的医学名著中,很多有脐疗法的文字记载。
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指出,脐宜灸不宜刺,并记载了运用脐疗法治疗不孕、水肿、腹水、脐疝、腹痛、肠鸣、奔豚气等疾病的方法。
同为晋代的道医之祖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有用盐、人尿等填入肚脐的脐疗方法。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中也不乏脐疗法的记载。
隋唐时期,甚至还发明了一些专门用于脐疗的膏药,如阿魏化痞膏、紫金膏、太乙膏等。其中的阿魏化痞膏更是肿瘤科的经典名方,是用脐疗法治疗肿瘤的重要用药。我国当代名医赵绍琴教授就常以之治疗癌症患者,颇有缩小肿瘤的疗效。
此后的宋金元明清各代的医著中,脐疗法等外治法日见其多,且逐渐出现了一些外治法方面的专著。如《太平惠民方》中记载“卒中不知人,四肢厥逆,附子研末置脐上,再灸之,可活人。”《针灸资生经》:“若灸溏泻,脐中第一,三阴交等穴,乃其次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大量的脐疗方法。兹不枚举。
中医外治法专著的出现,使得脐疗法逐渐系统化。清朝嘉庆年间刊刻的《得生堂外治秘方》(亦名《急救广生集),由程鹏程编撰)是我国第一部外治专著,该书中记载了大量的脐疗方法。此后,吴师机的《理瀹骈文》、邹存淦的《外治寿世方》、陆晋笙的《蜉溪外治方选》、赵学敏的《串雅外编》等,都是中医外治法的专著。
专门的外科著作如宋代的陈自明所著的《外科精要》、元代齐德之所著的《外科精义》、明代申斗恒所著的《外科启玄》、明代陈实功所著的《外科正宗》、明代薛己所著的《外科发挥》、清代王维德所著的《外科证治全生集》、清代高秉钧所著的《疡医心得集》、清代祁坤所著的《外科大成》、清代顾世澄所著的《疡医大全精要》、清代徐惪銈所著的《外科选要》等著作中,均不同程度的记载有用脐疗法治疗各种良恶性肿瘤的方法。
当代更是有部分学者专门撰写了一些脐疗方面的专著,如谭支绍的《中医药物贴脐疗法》、程爵棠的《中医鼻脐疗法》、魏振装的《中医脐疗》、李忠的《常见病药物脐疗法》、高树中的《中医脐疗大全》等。
有心的读者可以按图索骥的翻阅相关文献,从中学习古今中医用脐疗法等外治法治疗疾病的经验。
从现代医学理论来说,人的肚脐是人体腹壁最后关闭和最薄处,是透皮给药最佳位置,从肚脐透皮给药,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从各种医学文献记载来看,脐疗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疾病中,既简便易行又绿色环保。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使用脐疗法为癌症患者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效果还是可靠的。比如笔者经常嘱一些便秘或者痛经的患者,用大蒜一瓣,砸碎,外敷肚脐眼上,部分患者敷一夜即可达到通便或治疗痛经的效果。操作极简单,疗效明确。这种简单易行的疗法很值得推广。
脐疗法在癌症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也颇为广泛,有些患者因为放化疗的副作用导致的腹泻不止或者呕吐等也是可以通过脐疗来治疗的,如笔者曾让部分患者用黄连和肉桂各等份,研成极细末,用水调和后,外敷在肚脐眼上止泻,效果极佳。
笔者也曾以中药外敷肚脐的方法缓解部分癌症患者的癌痛,其疗效明确且没有阿片类止痛药物的副作用,这也是值得推广的。
脐疗法甚至可以为患者升高白细胞起到一定的作用,腹水和盆腔积液患者,用脐疗法治疗,也有一定的有效率。甚至部分肿瘤,也是可以通过脐疗来进行抗癌治疗的。
脐疗法与内服药相比,有一定的优势,对那些皮肤不易过敏的患者来说,脐疗法可以减轻患者服用中药的痛苦。脐疗对患者肠胃系统和肝肾的伤害也小很多。
本文谨将笔者多年来收集到的各种适合癌症患者的脐疗法收集在一起,供广大癌症患者和临床医生参考。
最常见的脐疗法就是艾灸,艾灸神阙穴和气海穴,可以对部分放化疗患者起到升高白细胞的作用,这在很多癌症患者群体中,已经成为颇为流行的保健方法了。
艾灸有普通的单纯的以艾条艾灸,也有隔姜片艾灸、隔蒜灸以及隔药饼灸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选择不同的艾灸方式和不同的药饼。
除艾灸外,肚脐填药外敷也是常用的脐疗法之一。笔者一般嘱患者购买空白膏药贴,将要在肚脐上外敷的药物装在膏药贴内,用膏药贴贴上,这种外敷方法更方便。
(未完待续)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