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孩妈昨天启程回老家过春节了,我一个人留在北京。昨晚八点半我就开始入睡,一直睡到今天早上五点半才醒,中间没有醒来过——谢天谢地,昨晚也没有电话打扰我。手机离线,所以微信也收不到。
北京的冬天,暖气搞得家里空气干燥,我开了加湿器,房间里湿润了些,感觉舒服多了。这是我自感染新冠以来,休息得最好的一天。自然睡着,自然醒来,醒来后感觉整个人的状态好了许多。
我国疫情管控措施取消后,病人数量暴涨了一段时间,许多医生经历了自己这辈子最难以置信的时刻。我生活在这个年代,又学了点医术(虽然因为资质鲁钝,水平不怎么样),再加上有几万读者和四五千微信好友,就别想再有闲暇时间了。
感染新冠并发病后,我只有无法动弹的那大半天没有工作过,其余时间都在照顾家人和工作。新冠对我的身体其实也还是有影响的,尤其是最近,我已经能感觉到病毒让我比过去虚弱了些。
最近如果连续工作时间太长,我就会有心悸的现象,需要赶紧吹点热风并且补充睡眠才能缓解。而最近,我从早上五六点钟工作到晚上九十点钟是常态。各种各样的病人实在是太多了,不得不想尽办法削减工作量。有些病情轻微的其他疾病患者想找我,都被我拒绝了。我知道他们的疾病也需要治疗,但是我也需要休息。没有谁是铁打的,不是我们不同情患者,是自己撑不下去。
我在澳洲的同学以及在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工作的朋友都是放开前感染新冠的,他们都告诉我,开始的时候人不会意识到自己的体力下降,但是进入第二个月后,会明显地意识到比以前更容易疲倦些。
病毒进入身体后,或许对我们的基因做了些表观遗传方面的改变,这类改变需要积累一定的时间才会显现出症状。所以严格说来,这些后期才出现的症状不应该叫新冠后遗症,而是新冠这种疾病的中期和远期症状。
不过我们人体也是非常智能的,它能自我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生物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它对环境变化具有适应性。当我们遭遇某种威胁或损害,过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就能适应它,所以也用不着慌张。
我们过去对这个病了解得不多,前段时间大家都很开心地以为最痛苦的症状消除了就是康复和痊愈了。其实这个病的病程还是蛮长的,发热身痛只不过是初期的一些症状而已。我问了几个二十多岁的年轻朋友,他们也说现在感到身体比过去虚弱了些。他们感染超过了一个月,虚弱的症状逐渐出现了,说明不止中老年人会因为这个病而虚弱,年轻人也会。
最近以色列的一项大型研究显示,新冠引起的虚弱等问题,在一年后基本消失。这说明我们的身体能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完全适应这个病毒,很多人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完全康复过来。
只是今后反复感染会成为常态,反复感染后对人体的影响会如何?以及这个病毒会不会对人体造成长远的影响——比如像EB病毒和幽门螺杆菌一样有致癌性或其他的副作用?对这些,目前还缺乏研究,毕竟我们人类才与它打过三年的交道而已。
但从理论上说,如果一种病毒需要我们人体免疫系统花费这么长时间去完成自我修复,那它是有可能导致B细胞和T细胞增生性疾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淋巴瘤的。这样的推测需要时间去验证,对新冠更全面的研究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做出来。
我最大的感受是最近人忙得近乎麻木了。长新冠的患者还很多,听说现在春运的列车里,咳嗽声此起彼伏,不咳嗽的乘客没有几个。对长新冠,医院里没有什么好办法,许多人在转求中医。
春节到清明节期间,有很大的概率会发生第二波疫情,虽然规模不会再这么大,但是影响也不小。年轻人二次感染问题不大,但是老年人和部分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在第一次感染后还未能完全恢复过来,如果再感染一次,可能情况就不大妙。
所以我对自己在未来的一年内恢复正常生活不抱太大的希望,除非我做逃兵,不再从事医学研究。从疫情发生到现在,欧美各国的医生和护士不断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抗议工作强度太大,与收入不匹配。也还有许多医生和护士承受不了压力,逃离医疗行业,可见医疗行业的压力有多大。
经历新冠冲击后,医疗问题的确比以前棘手多了。好多患者都有生命危险,这导致医生们心理压力大幅上涨。毕竟人命关天,哪个医生收治了有生命危险的病人,都不敢有丝毫怠慢。病人死了不好向家属交代,这是人之常情。
这些日子,我常常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山压顶的感受。不得不设置道道挡箭牌,挡住许多人的求助,因为确实精力和能力都有限。但有时又确实很是于心不忍,我们把皮球踢向其他医生,其他医生又把皮球踢回来。好多患者就这样无奈地带着病痛回家,得不到任何医疗救济,听天由命。也许他们能自愈,也许不能,但这病痛之苦是少不了要受的。
我也理解经历了三年的疫情冲击,大多数家庭收入都大受影响,现在不但医生治不过来这么多病人(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案),还存在患者家庭治不起病的情况。只是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真的只有空余恨了。在时代的洪流面前,渺小的个人就像一粒粒微尘,能发挥的作用很有限。
不断地有读者给我发信息告诉我,我推荐的一些治疗方法缓解了他们自己及其家人和朋友的痛苦,这让我感到些许欣慰。带病工作和写作是一件很累的事情,我的工作量比一般医生大多了——起码90%以上的医生是不用在每日工作之余,还得写一篇文章的。但如果这种辛苦的付出能造福更多人,使得我诊疗的社会效益大于单纯的临床工作,那这辛苦也不算白费了。人生在世,总要做一些对大众有价值的事情,才算不虚度光阴。
最近的文章可能存在不少病句和错别字,时间匆忙,无法认真检查。工作强度太大,难以事事周全,实在抱歉,亦请无事的朋友尽量少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