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精义》中的“地黄煎丸”

元代外科名家齐德之的《外科精义》卷下中收有一张名为“地黄煎丸”的处方,该方主治恶疮毒痈,大小便结涩。该方成分为:生地黄(新者十两,洗,水浸研如泥),黄连五两,黄芩(去腐)三两,枳壳(炒,去穰)、大黄各二两五钱,人参二两。

这是一张丸药方,不是汤剂。丸药的制法为将除生地黄外的五味药共研为细末,用地黄煎汤,用地黄汤和以上药末,再加入炼蜜,一起制丸。丸如豌豆大小,每次服用五七十丸(50-70丸),饭后用温水送服。

《外科精义》说本方“治脏腑有热,胸膈痰实,血气不和,经络秘涩,多生疮肿,已患恶疮毒肿,大小便结涩。”并说:“素有热之人,日服百余丸,不发疮疡。年高气弱之人,亦宜常服,清利胸膈明目。”

这张方子实际上是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的三黄泻心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三黄泻心汤由大黄、黄连、黄芩组成,按照传统中医理论,三黄泻心汤是一张泻火解毒,燥湿泄热的方剂,属于清热剂。地黄煎丸在三黄泻心汤的基础上加了人参、生地黄和枳壳,并改汤剂为丸剂,寓有慢病以丸剂缓治,祛邪兼顾扶正,泻火与理气消滞并用之意。

人参大补元气,对久病或年迈虚弱之人有扶正固本之功;生地黄既能滋阴凉血,又能散瘀消肿,既有扶正的作用,又有祛邪的功效;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这三味药与三黄泻心汤合用,既可以加大三黄泻心汤泻热消肿的力度,又可以补三黄泻心汤之不足,攻补兼施,这种改动堪谓得中医外科之精粹——外证源于内伤,治外必先安内。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三黄泻心汤有较好的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所以本方既对感染性的热实肿痛有效(如痤疮、脓包疮、乳蛾等),也对肿瘤患者属热实证者有效。如何判断患者是否属于热实证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大小便结涩”五字,即小便短赤艰难,大便秘结。这是最客观的用药指证,抓住这个主要矛盾,用这个方子就算对路了。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