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世界卫生组织对1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抽样调查发现综合医院患者中各种类型的精神障碍高达25%-35%,但当时上海内科医师对心理障碍的识别率仅为15.9%,远低于15个国家的中位数。2007年我国5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长沙)共15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调查发现焦虑和(或)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16.5%,在862例患抑郁和(或)焦虑障碍的就诊者中,仅有8.5%被建议到精神科就诊,6.4%被给予精神科药物。2007年全国13家综合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医师对患者抑郁障碍(患病率14.39%)和焦虑障碍(患病率9.42%)的识别率仅为4.14%。
以上这些数据均来自于李涛和徐一峰主编的《精神科医生手册》(全国县级医院系列实用手册中的一册),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每个医生在日常工作中都要大量接触精神疾病患者。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思维和语言莫名其妙的就诊者——甚至很多就诊者的家属也存在精神障碍。
之所以临床医生接触的精神障碍患者较多,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些患者是原发性的精神障碍患者,也有一些患者是继发性的精神障碍患者,他们的精神障碍是由其他疾病诱发的。贫病交加是许多精神障碍患者的致病原因,一些慢性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时日久了,就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问题。精神障碍也是极端医患纠纷事件中的主要诱因之一,临床医师了解精神医学常识,在日常工作中能识别出精神障碍,给患者相应的帮助和支持,将其中需要到精神科治疗的患者及时转诊到精神科,可以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精神障碍的诊断不像其他疾病,它依靠的不是仪器检测,而是医生的临床经验。我国非精神科的临床医生受过精神医学相关培训的很少,所以对精神障碍识别率很低。这严重影响了医疗质量,举例来说,一个抑郁症患者可能因为头痛而去神经内科就诊,如果医生不能识别该患者的头痛为抑郁症引起,而是按照神经性头痛治疗,就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样,便秘也为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有些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因为便秘去消化科就诊,消化科医生如果不能识别出患者的病因是抑郁症,也无法给患者提供专业的帮助。这都会导致临床误诊率升高,也会诱发医患纠纷。
精神障碍患者有一些鲜明的特征,只要接受过相关培训或自学过精神医学的相关知识,就能提高对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识别率。意大利的非精神科医生对精神疾病的识别率能达到32.5%,而澳大利亚非精神医生对精神疾患的识别率则可以高达54.5%。这都显著高于我国非精神科医生对精神疾患的识别率,意大利和澳大利亚医学基础教育中都有相关的精神医学方面的内容。这表明与精神医学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是提高临床医生对精神疾患识别率的关键。
接受过精神医学相关培训的医生可以通过交谈和观察发现就诊者存在的各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注意障碍、动作行为障碍、记忆障碍、意识障碍、自我意识障碍、智能障碍等。我们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语言、神态和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来判断患者存在何种精神障碍,甄别出患者的某些临床症状是精神疾患引起的,还是其他疾病引起的,更恰当地治疗患者。
精神障碍患者就诊时,对医生的依从性很差。另外,由于整个社会对精神障碍存在歧视现象,导致精神障碍患者有病耻感,很多精神障碍患者在医生与其谈论精神疾病时会出现愤怒的反应,不愿意接受医生的建议。他们在为其他疾病就诊时,也缺乏正常患者所具有的理性。这就需各科医生学习与精神障碍患者沟通的技巧,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也规避因此而产生的风险。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