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从认识自我开始

在《苏菲的世界》一书中,小女孩苏菲有一天突然收到了一封莫名其妙的来信,这封信没有发件人,也没有发件地址,不知道是谁送来的,只是突然就被送到了苏菲的眼前,信中只有三个字:“你是谁?”不久后她又收到了第二封信:“世界从哪里来?”

苏菲莫名其妙的陷入“我是谁?”和“世界从哪里来”的思考之中,因此而开启了一场哲学之旅。《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是一本很好的西方哲学普及读物。如果你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本书,又恰好对这些问题感兴趣,不妨读一读。

很多人自信满满的认为自己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有确切的答案,日本医生兼作家日野原重明活到105岁的时候仍然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未知是自己,他对自己还不够了解。每个人可能都只了解自己的一部分,了解自己越多者,对自己的命运掌控能力越强。

也许病人能够比正常人更了解自己。一辆完好无损的汽车在马路上呼啸而过的时候,我们对它的某个部件能起什么作用并无太大的概念。但如果它的某个零件突然坏了,我们马上便知道这个零件起什么作用,因为没有它,汽车便不能正常工作。病人也是如此,他们的身体或心理出问题了,那些出问题的地方能告诉他们,这些部位在我们生命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潜水钟和蝴蝶》是法国作家让-多米尼克·鲍比创作的随笔,这本随笔与其他作家创作的作品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是让-多米尼克·鲍比在罹患了一种叫闭锁综合征的疾病后创作的。让-多米尼克·鲍比曾经是一名记者,1995年他突然脑中风,之后昏迷20天。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成了木头人,全身上下除了眼球,其余地方都不能动弹。

他得了一种叫闭锁综合征的疾病,他与外界的交流全靠眨眼来实现。护理人员向他展示字母,如果是他想要的字母的时候,他就眨一下眼睛。这些字母再组成单词,单词组成句子,他就用这种方式与外界沟通,也用这种方式写完了他的随笔集《潜水钟与蝴蝶》。这本书的名字寓意深刻,他的身体像被封在潜水钟里一样不能动弹,而思维则像蝴蝶一样灵活,他因此也看到了许多正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博尔赫斯是被读书界公认的一位学识渊博的作家,但他从小就受眼疾困扰,后来甚至失明,他失明后还当上了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因为看不到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所以沉浸在阅读和写作中,反而成为了思想深邃的学者。他的失明让他的思考更专注,也更独特。

华裔学者许倬云先生也是如此,他从小就患小儿麻痹症,站立和走路都成问题。年轻时赴美留学,在海上遇到风暴时,船摇晃得厉害,船员不得不把他绑在船体上,以免他被海浪颠簸到水里去了。他一辈子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自由活动,但是他的思想因此而更发达。

在我们身心健康的情况下,我们很少去思考过“我是谁”的问题,去想我们身体的每个部件有什么作用,我们大脑的每个分区有什么作用。那些失去健康的人,他们丧失了部分功能,因此而不得不思考这些问题,并且发展出新的功能来替代丧失的功能。

失去双臂的人逐渐学会了用脚趾头写字和吃饭;左脑不发达的人,通过右脑的发达来弥补左脑的不足。天才不一定是健全的,不但存在像霍金这样的身体残疾的天才,也存在像牛顿这样的得了精神分裂症的天才,像海明威和丘吉尔这样的被抑郁症纠缠的天才。或许这是因为丧失的功能促进了人在某方面的进化,所以导致他们比一般人更聪明。

我们一直在努力了解自己,只是多数人无法察觉这一点而已。我很迟钝,直到四十岁后才了解到自己很迟钝。迟钝的人难以觉察出其他人的心机,所以我进化出了一般人不具备的律己能力,我用这种律己能力来防范自己栽跟头。比如,我不会允许自己卷入另一个医生和他的患者的诊疗中去,也不会允许自己轻率的接收一个根本不认真求诊的人。因为前者是多疑敏感的人,他们心口不一,对我和他正在就诊的医生都缺乏信任。卷入这种是非往往不是给我自己,便是给另一个医生带来麻烦。而后者则根本无法完成有效的诊疗。我的迟钝不足以处理这些复杂的事情,所以干脆坚守原则。

我可能还存在很多其他的问题,我通过阅读书籍和与其他人的交往来觉察自己的不足。近年来更多的是通过阅读书籍,如我在阅读Daniel Schacter主编的《心理学》一书时,就知道自己的迟钝是因为已经习惯了反应延迟的行为模式,更重视思考而忽视了日常观察;我在阅读斯瓦伯的《我即我脑》时就知道了自己的血管紧张素存在问题,所以会尿频;我在阅读日野原重明的《活好》时就知道自己对另一半还没做到像他那样的完全接纳和温柔。

在阅读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文字会跳入我们大脑深处,唤醒我们的灵魂,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几十年来我坚持每天都阅读,所以虽然我比大多数人迟钝,但是却也积累了很多人望尘莫及的知识储备。我的老师曾经对我说,我适合走的路是“厚积薄发,大器晚成”,我如今才明白,我这种只有一般智力水平的人要想有所成就,只能靠毅力,靠日积月累。

我们脑子中可能有一堆错误的垃圾认知,但是我们却并不自知,这都是因为我们对自己还不够了解,也未努力学习。比如有人对我说爱因斯坦和牛顿晚年研究神学是因为最终大道都要归于神秘主义,这种以讹传讹的错误就是如此。爱因斯坦没有研究神学,牛顿只是因为精神分类症的折磨而陷入了精神错乱的状态而已。要想获取正确的认知是需要耗费一些时间和精力的,大多数人比较懒惰,不愿意去耗费这个时间和精力。

在一个医生的眼里,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认知存在许多问题,正是这些问题造成了他们罹患各种各样的疾病。但患者本人却不一定知晓,或者虽然知晓但是不一定愿意接受。比如我之前写文章谈到香烟的危害时,就有人告诉我坚持吃饭的人最终会100%的死亡。这是不惜偷换概念来对自己的不良习惯坐视不管,这些人有一天真正的患病了,对家人的折磨就尤其深重。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认识自我的最好的镜子。但是适合此人的书籍并不一定适合彼人。所以经常有人找我开书单,我都藏拙不肯,原因无他,适合我读的书,不一定适合他们读。如果一个人喜欢阅读,不需要任何人开书单,直接就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真正喜欢也适合自己的书籍。我选书的原则是喜欢加按图索骥,而非请任何人开书单。

有时我会去图书馆或书店的书架前呆上一上午,翻翻新书,喜欢的就买下来。如果某个作者我很喜欢,他在文章中提到的书我就会去了解一下。了解过后如果想读,我就也买下来,这就叫按图索骥。久而久之,我的知识就自成体系了。这是一种根据个人兴趣来进行的网状学习法,可能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它将人的个性和理解记忆原理融合在一起了,而且也是最自由和最愉快的学习方法。不过这样学习的人需要一定的勇气,要敢于放弃许多世俗社会里的东西,比如我就没把学历和职称当回事。

人都应该在学习中更多的了解自己,我将了解自己的过程视为“治愚”的过程。因为我很愚昧,需要借助别人的智慧之光来照亮我自己的心灵。心灵被照亮了,许多身心的疾病也就不治而愈了。

同样,与人的交往也能促进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见贤思齐”和“见不贤内自省”都能更深入的了解自己,除此之外,听取别人的批评也是一种了解自己的好办法,不过遗憾的是太多的人听不得半句批评。当然,对那些自我评价本身就很低的精神障碍患者来说,批评只会加剧他们的疾病,他们更需要的是对自我的肯定而非否定,他们过低的自我评价与其他人的自以为是一样,都是对自我的错误认知。

人对自我的了解还受限于科学发展水平,过去我们可能认为某个人脾气急躁,是因为这个人不好相处,是其主观上的故意。但随着脑科学的发展,我们便知道这只是因为他们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如感染病毒和细菌或家庭教育影响),大脑发生了损伤,这种损伤可以通过药物和认知行为疗法改善。每个人的大脑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损伤,有本书叫《大脑修复术》,书中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脑损伤导致的情绪障碍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一下,对照着看看自己是否存在某方面的问题。

所有的认识自我的方法都是个性化的。我们要做的是努力去了解自己,而不是寻找一个一成不变的了解自我的方法,这世间没有一种认识自我的方法通用于一切人。当我们对自己的了解更深入了一些的时候,我们便会发现许多过去很执着的东西,不再会纠缠我们了,许多坏习惯也可以戒掉。

知人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有些心理学家认为,人不存在所谓的心灵自由,每个人都只是自己把自己禁锢在某种错误的理念之中的囚徒而已。要想解放自我,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